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业务的特殊处理

2017-08-25 06:38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业务的特殊处理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摘要:每年进行报表审计时,会计人员会遇到需要调整的关于固定资产业务的一
摘要:每年进行报表审计时,会计人员会遇到需要调整的关于固定资产业务的一些特殊事项,此时必须按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进行处理,但在处理过程中,有些可能会涉及若干年度或多个准则,因此处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通过平常的会计业务处理逐步提高会计业务水平和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每年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时,会计人员会遇到需要调整的关于固定资产业务的一些特殊事项,此时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进行处理,但在处理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会涉及若干年度,也可能会涉及多个准则,因此在会计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和必须通过平常的会计业务处理逐步提高会计业务水平,具有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通过平常的会计业务处理逐步提高会计业务水平和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例:A公司占B公司表决权资本80%,B公司占C公司表决权资本80%,A公司、B公司为上市公司,C公司2001年1月2日成立,C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A、B、C三公司年报均在每年4月15日批准报出,三公司均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2004年2月10日C公司聘请W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M和N进行2003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注册会计师M和N经审计发现如下情况:  1.C公司2001年1月3日购管理设备一台,支付价款120万元,直线法计提折旧,不考虑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2001年至2002年每年末对该设备进行检查时发现可收回金额分别为80万元、76万元,C公司没有计提减值准备,C公司2001年至2003年税后利润分别为20万元、15万元、10万元。  2.C公司2003年8月1日按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将上述管理设备无偿调出,C公司共发生清理费用10万元,其中支付工人工资6万元,其他费用4万元。C公司账务处理为: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损失60万元和累计折旧60万元,贷记固定资产120万元,同时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10万元,贷记应付工资6万元和银行存款4万元。  要求:(1)针对发现的上述问题,注册会计师M和N应如何分年度建议A公司、B公司、C公司进行审计调整记录?(不考虑调整分录对所得税和结转损益的)  (2)若2004年3月1日A公司、B公司、C公司均接受了注册会计师M和N的建议,同意调整,则A公司、B公司、C公司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不考虑有关会计处理对所得税和法定盈余公积及法定公益金的影响)  解析如下:  (一)注册会计师M、N建议审计调整分录有关情况:  对于C公司  1.2001年  年末设备账面价值=120-120×1/5×11/12=98(万元)  可收回金额=80万元  建议补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8-80=18(万元)  2001年建议调整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2.2002年  (1)针对2001年建议补提的减值准备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2)2002年实际计提折旧=120×1/5=24(万元)  计提减值准备后2002年应计提折旧=80/(4×12 1)×12=19.59(万元)  建议冲回多计提折旧=24-19.59=4.41(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累计折旧4.4    贷:管理费用———折旧费4.41  (3)2002年12月31日  年末设备账面价值=80-(24-4.41)=60.41(万元)  可收回金额=76万元  在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20-120×1/5×(11 12)/12=74(万元),小于可收回金额,则C公司应按照在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没有转回已确认的减值损失情况下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予以转回,同时将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与转回的减值准备的差额冲销,并增加已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建议调整分录: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4-60.41=13.59)13.59      累计折旧(18-13.59=4.41)4.41  3.2003年  (1)针对2001年、2002年建议调整事项  建议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借:累计折旧4.41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41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59      累计折旧4.41  也可以合并一起,则全部抵消,不需编制调整分录。  (2)2003年8月1日  无偿调出设备,当月固定资产减少,当月照计提折旧。则设备调出时累计折旧应计提11 12 8=31(个月),即累计折旧金额应为:120/5×31/12=62(万元),故建议补提折旧:62-60=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2    贷:累计折旧2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无偿调出的固定资产,其清理净损失应冲减资本公积。  建议调整分录:  借:固定资产120    贷:累计折旧60      营业外支出———外置固定资产损失60  借:应付工资6    银行存款4    贷:营业外支出———外置固定资产损失10  借:固定资产清理58    累计折旧62    贷:固定资产120  借:固定资产清理10    贷:应付工资6  银行存款4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贷:固定资产清理68  以上5笔调整分录也可以合并一起: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累计折旧2    贷: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损失70  C公司调整分录对净利润影响数:  2001年:当年影响数=-18(万元)  2002年:当年影响数=4.41 13.59=18(万元)累积影响数=0  2003年:当年影响数=-2 70=68(万元)累积影响数=68(万元)  C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额:  2003年资本公积减少68万元。  对于B公司  B公司占C公司表决权资本80%,C公司调整分录引起净利润变动,将会影响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同时C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将会影响B公司的资本公积和长期股权投资。  1.2001年建议冲减投资收益18×80%=1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8×80%=14.4)1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2.2002年  (1)针对2001年建议冲减的投资收益  建议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2)2002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18×80%=1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4.4  3.2003年  (1)针对2001年和2002年建议调整事项,正好完全抵消,不需编制审计调整分录。  (2)2003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68×80%=5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54.4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54.4  2003年建议冲减资本公积=68×80%=5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5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股权投资准备)54.4  B公司调整分录对净利润影响数:  2001年:当年影响数=-14.4万元  2002年:当年影响数=14.4万元  累积影响数=0  2003年:当年影响数=54.4万元  累积影响数=54.4万元  B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额  2003年资本公积减少54.4万元  对于A公司  A公司占B公司表决权资本80%,B公司调整分录引起净利润变动,将会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同时B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将会影响A公司的资本公积和长期股权投资。  1.2001年建议冲减投资收益14.4×80%=11.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1.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2.2002年  (1)针对2001年建议冲减的投资收益  建议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1.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2)2002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14.4×80%=11.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1.52  3.2003年  (1)针对2001年、2002年建议调整事项,正好完全抵消,不需编制审计调整分录。  (2)2003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54.4×80%=43.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3.52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43.52  2003年建议冲减资本公积54.4×80%=43.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43.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准备)43.52  (二)A、B、C公司接受建议后的处理情况  C公司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同意调整,则C公司2004年3月1日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1)补提2001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2)冲回2002年多计提折旧  借:累计折旧4.41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41  (3)转回2002年应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3.59      累计折旧4.41  (4)补提2003年少计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    贷:累计折旧2  (5)2003年无偿调出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调整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累计折旧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0  以上5笔会计分录可以合并成一起: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8  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8  针对B公司  B公司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同意调整,则B公司2004年3月1日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1)冲减2001年投资收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2)增加2002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4.4  (3)增加2003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54.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4.4  (4)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5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股权投资准备)54.4  以上4笔会计分录可以合并一起: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54.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4.4  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4.4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4.4  A公司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同意调整,则A公司2004年3月1日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1)冲减2001年投资收益:  借:以前年损益调整11.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2)增加2002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1.52  (3)增加2003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3.5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3.52  (4)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43.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准备)43.52  以上4笔会计分录可以合并一起: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3.5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3.52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43.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准备)43.52  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3.52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3.52  综上所述,涉及转回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其会计业务处理的本质为: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对产生有利影响时,应转回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转回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应超过在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上一篇: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例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