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的“行为化”:会计领域的新发展(3)
2017-08-27 01:05
导读:四、行为会计的实践应用-管理会计的发展 行为会计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作用体现在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中。1987年,哈佛商学院卡普兰教授在《相关性已消
四、行为会计的实践应用-管理会计的发展 行为会计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作用体现在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中。1987年,哈佛商学院卡普兰教授在《相关性已消失》一书中对传统的管理会计研究提出了革命性的要求,主张把早期的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的方法转变成尽量采用相关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如何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以控制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美国会计学家利特尔顿曾断言管理会计的研究核心必然从成本管理走向价值管理;日本会计学家西村明认为:“经营管理职能与管理会计有密切联系,因此,由于行为科学的影响,会计不得不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些论点结合技术、管理的变革对管理会计提出了值得反思的要求。适时制(JIT)、全面质量控制(TQC)、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采用,使直接人工成本的比重愈来愈小,相反在自动化和弹性制造系统(FMS)方面的投资却急剧增长。重视信息的相关性,注重企业的战略和行为主体的工作程序,代表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方向。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根据决策目标、企业的资源条件、组织成员的行为,作出有意义的成本估计。西方把这种新形势下的决策型管理会计称为“增值管理会计”。它的基本要求是管理会计师必须懂得企业的实际运作,理解整个决策行为过程,发掘准确的信息。作业会计是行为会计的具体化,是迈向增值管理会计的重要步骤,目的是确定成本动因及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发现和摒弃对成本无贡献的作业,提高工作成效。从本质上看,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借助于作业揭示可供资源、实际使用资源、实际需用资源、无效使用资源和未使用资源,区分管理增值行为和非增值行为,提供业绩评价信息。作业成本分析间接费用的可变性,革新完全成本计算法,以“人”的行为责任为理论起点。 我国成本管理体制存在着盲目、机械、被动、缺乏实效的问题,其根源是过分强调以“物”为中心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以人为本”这一根本的管理原则,从而难以塑造真正的管理文化。改进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是要充分确认和尊重组织成员的人生价值,发挥每一位行为个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注重精神成本和行为动机,同时吸取管理会计的最新技术成果,取其精华而用之,一旦这种机制建立起来,必将产生巨大的活力。 总之,管理会计的发展是会计“行为化”的结果,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