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安然事件”对会计的影响(3)
2017-09-02 01:58
导读:三、安然事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 安然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信任危机,对于注册会计师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产生了怀疑,这充分反映出人
三、安然事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 安然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信任危机,对于注册会计师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产生了怀疑,这充分反映出人们要求更多的透明度和信任。安达信从安然取得了约5,200万美元的服务费用,其中约2,500万美元是审计费用,约1,300万美元是咨询费用,其余是有关税务、会计系统审阅等其他服务费用。虽然安达信认为对安然的收费是与公司规模匹配的,并不影响审计独立性。但人们仍对安达信是否会由于收取高额服务费用而影响其独立性持怀疑态度。 由于安然事件的发生,美国准备对现行注册师行业监督体系进行改革。原来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行业间自查,现在则准备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力度,成立一个专门的强有力的独立组织来监管注册会计师行业。该组织的成员除会计师以外还包括其他各界的人士。这种做法类似英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制,即不采用事务所之间相互审查的做法,而是通过专业团体,聘用与会计师事务所没有任何关系的永久性监督人员,审查事务所的业务。与广泛采用、却又备受批评的“同业互查”体制相比,英国的质量控制体制更有效果、更加独立,而且该体制不仅能在一国之内使用,而且还可于跨国的审计事务所。 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认为,安然事件所暴露出来的已非单一的措施所能解决,必须考虑采取多种措施。最重要的一点,必须对审计师任命过程进行审查。虽然从上说这是股东的事情,但事实上任命审计师是由公司管理层负责的。这一做法应当改变。有人提议,政府机构可以代为任命审计师,但这种做法对全球资本市场而言不合适,将任命审计师的工作交给独立的私营机构来做或许更为合理。在这过程中,非执行董事应发挥更大的作用。ACCA提出了几条可选择的具体措施: (1)在任命外部审计师时应减少对执行董事的依赖,而应让非执行董事、审计委员会和机构股东参与; (2)限制会计师事务所向上市公司中的审计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但不一定禁止向非审计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3)在年度报告中对审计费和咨询费作出更充分的披露。公司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师的独立审计地位要进行强制性审查,并对审查结果是否满意发表声明; (4)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离职后去客户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位,应禁止该所为该客户提供审计服务。 “五大”在安然事件发生后共同发表的声明中提到,会计师需要审视其在资本市场的角色及其对社会公众的责任。只有勤勉尽职有效的专业审计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才能保证财务信息报告体系的正常运转。除了修订出台新的会计准则、披露要求以外,在当前新飞速的情况下,如可评价新经济的风险因素,提高审计的有效性也非常重要。会计师行业需要加强合作,就如何改进现有的审计程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真正提高审计的鉴证作用,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 总之,专业团体必须能从事独立调查、实施相应的纪律程序,其行动必须代表公众利益。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未能履行自己基本义务的会员一无论是高级管理人员还是审计人员,采取坚决的、高度透明的惩罚措施。
四、几点思考 纵观发展过程,灾难同时总是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能够痛定思痛,并籍此彻底改革陈旧的机制,为将来的发展开拓更宽广的空间。美国的改革将如何进行下去,我们将拭目以待,但其中的教训是值得我们吸取的。从国内情况看,需要做好下列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培养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安然事件之所以发生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安然的业务比较新,衍生工具交易复杂。如果注册会计师缺乏对该行业及业务的了解,就很可能被蒙蔽,无法发现其中的不当处理。因此,注册会计师也要走专业化的道路,针对不同行业建立专门的审计队伍,以避免由于不了解行业特点、缺乏行业知识而导致的审计风险。另外,应强调“真实、公允”这一最终目的。对于利用现有会计制度的漏洞人为操纵会计报告进行数字游戏的行为,注册会计师应当投入更多的关注,不能因为照搬制度而偏离了“真实、公允”这一根本目的。 2.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需要运用专业判断,而独立性是其判断结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同一客户,某单一客户的付费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相比过于庞大,则可能会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而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此处,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成立时多与政府部门、国有等单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已进行了脱钩改制,但很多业务仍是由于其原有挂靠单位或投资方的关系而取得的,这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为此亟需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定。 3.加快制定特殊事项的会计准则。根据对一些国际案例的,发现大多数问题都是发生在新兴业务的会计处理上,如新经济环境下的收入确认、表外事项、金融衍生工具等等。我国还有一些特殊事项,如托管、重组、三产公司、关联交易特别是与大股东的交易、下岗人员费用等等,此类事项在目前经济转型阶段发生的频率较高。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上述事项会愈来愈多,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准则和制度,避免企业有漏洞可钻。 4.健全对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解释机制。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由财政部制定,解释权也在财政部。由于人员及其他一些客观原因,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解释机制尚未健全起来。现在必须对准则和制度的解释予以重视,因为已发生的有些案例就是由于企业或注册会计师对准则和制度的理解与制定准则机构的理解不同而导致的。对准则的相关解释要明确、可操作,同时还要保持一致性。才能确保会计准则和制度得到有效地执行。 5.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信息披露不应以数量来衡量,而应从这些信息披露对投资者及报表使用者的实用性、可理解性来考虑。安然的披露虽然也很多,但即使是专业人士也不能真正理解,其繁琐的财务数据,连标准普尔公司负责财务分析的专业人员都无法弄清数据的来由,更何况普通的投资者。因此,披露应强调反映交易的实质,要披露其风险所在。使投资者通过披露了解交易的实质及风险。 6.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为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管机构。目前我国需要明确划分各监管机构对不同类型企业,如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金融与非金融机构等的监管职责和权限,重新考虑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监管架构,对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分工需要进一步明确,以避免工作重复、职责不清,导致监管不利和被监管者无所适从。 7.重视事前预警。监管应强调事前防范,不应以事后补救代替防范,监管应将重点放在高风险的上市公司。所谓高风险公司,往往具有这样一些特征:管理结构不明晰,内幕交易较多;发展“太快”、“太好”的“神话”公司;特殊交易较多的公司;高负债的公司;现金流量与利润差距较大的公司;等等。对于这样的公司,在出问题之前,就应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规范和引导,以避免给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