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对策(2)
2017-09-04 01:30
导读:(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给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给国家资产造成流失,影响和破坏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会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都是在上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下一年预计的新增收支内容而确定的,所以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是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从微观角度看,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的判断,在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从宏观角度看,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引起错误的社会经济政策出台,并涉及社会各领域,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三是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四是助长了腐败行为,诱发经济犯罪,扰乱了经济秩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是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上大打了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法制建设。
六是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危害了会计国际化,影响了企业国际化,影响了国际资本在我国的流动。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1.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不完善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权。例如,在会计计量方面,会计准则规定了许多会计计价方法。虽然会计制度规定了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计价方法要保持一致,但同一会计事项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的会计处理可以不一致,即可以采取不同的计价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便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同时,对同一会计事项在相同的客观情况下也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加速折旧法中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但这两种方法都未规定使用范围。凡此种种,经营者就可随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这就必然造成同类企业同一时期会计信息的不可比和计算口径的不一致,导致“合法”的会计信息失真。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
从企业内部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负责人及会计人员之间缺乏严格的制衡机制,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决策和财务收支失控,为一部分会计人员作假账提供了条件。从外部监督看:现阶段我国对企业的财务监督部门多,有财政、审计、税务、中央银行等部门,但执法主体不明,力度不够,惩治偏轻;另外,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法定审计业务走过场现象普遍,不能独立、客观、公正地执业,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无视职业道德标准,助长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3.单位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一些单位负责人出于个人私利或小团体利益,常常指使会计人员违反法规,对会计资料进行粉饰、修正,做假账,导致收入、费用失真,或者受“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蛊惑,用以表明其“业绩”,报喜不报忧。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生成的。目前会计人员非专业化现象依然普遍,不少未经专业
培训的人员上岗。由于其业务不熟,经验不足,当面对复杂问题时,有可能发生判断失误,在有意无意中造成会计失真。或者由于缺乏职业道德,只考虑自身眼前利益,与单位领导同流合污,只要是领导签字的单据,就予以放行,为领导进行违法乱纪充当“参谋、助手”,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有些企业对会计基础工作不够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如会计人员配置不合理、会计人员岗位责任不明确、原始凭证不合法、债权债务不及时清理,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监督机制,造成企业账目混乱,账实不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