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析(3)
2017-09-05 01:25
导读:第一、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性学科,它涉及到的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这些内
第一、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性学科,它涉及到的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这些内容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
第二、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科目。象基础会计、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等以前都是手工模拟实训,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实训教材成为目前这方面的一个障碍。
第三、完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一下几个发方面:
第一、会计软件的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
第二、数据库语言的基础应用,学生应具备用Foxpro数据库语言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第三、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
第四、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
第五、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
(二)选择或自编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
实践课教材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健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用于高职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可分两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三)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大部分类高职院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例如,目前,我校投资约五十万元,正在筹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都全真模拟。建设报告被有关企业的专家鉴定后,非常赞成这一举措。同时,要考虑功能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运行的稳定性、结构的开放性、性能价格比等因素。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高职的办学思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体现为:
第一、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
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在这次我校拟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过程中,我们几个专业教师先后走访了八家大中型企业,了解到目前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企业对我们拟建会计电算化实验报告的宝贵意见。这些对我们加快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第二、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
使高职学校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同时蓬勃发展。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