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企业成本管理的政府导向比较(2)
2017-09-05 02:32
导读: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中国政府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并未起到很好的作用。往往是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内容,只强调个别人的自我修养而不考虑如何完
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中国政府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并未起到很好的作用。往往是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内容,只强调个别人的自我修养而不考虑如何完善制度的设计。
在实践中,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多是出于经营者的自觉行动,表现在成本管理上也是各具特色。如宝钢的标准成本管理模式、邯钢的目标成本管理模式等。有人说,邯钢的目标成本管理是日本企业的做法,但只能说是初步。笔者认为,邯钢紧紧盯住生产过程每个环节的各种用料消耗,必然会带来相应的管理制度成本,并可能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消极影响。
三、对政府推进成本管理的建议
1.针对中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这一重要的客观现实,在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控股的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评价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日本的企业治理模式,通过设立债权人董事发挥银行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要通过立法而不是依靠加强个人修养来规范政府及企业的各种行为,尽可能地减少政府机会主义寻租行为的发生,并避免企业严重流失国有资本金的行为。我们的政府习惯于不断地以文件的方式来规范企业成本管理中随时出现的新,事实证明,这并不能赶上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各种情况的和变化。按照国有资本的三级管理体制,必须理顺国家、二级机构(政府)及企业在成本管理规范方面的制定权限,并赋予各自的责任,特别是要坚决纠正政府部门滥用其“廉价投票权”的行为。
3.要建立各种有利于企业员工全力工作的机制,只要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了,成本管理的先进和就会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