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务处理程序改革初探(2)
2017-09-07 06:51
导读:三、建立分循环账务处理程序 为了切实增强会计内部监督的职能,从会计工作本身寻找扼制会计造假的策略,应积极开展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改革。同时
三、建立分循环账务处理程序
为了切实增强会计内部监督的职能,从会计工作本身寻找扼制会计造假的策略,应积极开展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改革。同时,考虑到应加强会计工作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配合的需要,建议采用一种分循环账务处理程序。这种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流程如图:
→表示工作关系;←→表示双向对账;……… 表示交流关系
在这种分循环账务处理程序下,基本业务流程可分为五步,即制单——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对账——报表,具体而言:
第一步,制单。这一步主要工作在于审核原始凭证,并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采用通用记账凭证即可)。但与传统账务处理程序不同的是,制单人员还应在记账凭证上注明该笔业务在下一步处理即登记日记账或明细账过程中将要涉及哪些岗位或记账人员,以利于明确凭证的传递方向。
第二步,登记日记账及各种明细账。在这一环节,传统的账务处理程序并未明确岗位分工问题,但在这种分循环的账务处理程序下,建议在该环节分成五个岗位,即: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生产业务、融资业务、出纳。通过这种具体的岗位分工,以强调不同岗位对会计信息的责任。同时,也可以利用不同岗位会计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会计外部监督与审计工作。现实工作中落实这一环节时,可参照注册会计师分循环审计的做法,将五个岗位与有关账户进行合理划分,具体划分结果见表1:
需要强调的是,这五个岗位的会计人员配备应结合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等作适当调整,在遵守内部牵制的前提下,可以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大中型企业应做到五个岗位分设,小型企业也可以简化合并。
第三步,登记总账。在这种分循环的账务处理程序下,总账岗位应完成两大职责:一是根据记账凭证按月或每十天汇总登记总账账户;二是按照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在编制半年报或年报之前,重新考虑有关资产与负债会计确认与计量标准的合理性,必要时,应计提多种资产减值准备和预计负债,并根据计提情况登记有关总账(通常不需要登记明细账)。
第四步,对账与审阅。进行账务处理程序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防治会计舞弊,因此,在这种分循环的账务处理程序下应特别强化这一步的功能。现实工作中落实这一步时,应注意加强不同岗位之间账目的核对审阅,注意分析不同岗位会计信息之间的合理性,另外还要注意加强总账与日记账、明细账的核对相符。为做好对账与审阅工作,应设立专门的稽核岗位,必要时还可以要求审计尤其是注册会计师参与有关会计数据的审阅。
第五步,编制会计报表。这一步与传统的账务处理程序并无明显差异,按照有关会计准则与法规编制会计报表工作底稿,填列有关报表项目数据即可。
从整个会计工作流程来看,分循环账务处理程序与传统的账务处理程序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异,但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加强了会计岗位分工,突出了会计数据的内在联系;二是加强了不同会计岗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了会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与交流。这对于防治会计造假有积极的作用。
四、改革账务处理程序的重要意义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建立分循环的账务处理程序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一,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在这种分循环账务处理程序下,制单、对账与总账这三个岗位的责任明显加强,职责范围也明显拓宽,对这些岗位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对账与审阅环节,会计人员需要分析会计数据的内在联系,并注意与审计的沟通,这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二,有效地防治会计造假。现实工作中的会计造假,大多属于会计人员屈从于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意、指使或强令而被动造假。针对这一现状,在分循环账务处理程序下,特别强调了对账与审阅的功能,必要时可要求注册会计师介入,这对防治会计人员被动造假应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