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起点(2)
2017-09-08 01:39
导读:四、由于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定位具有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我国的会计目标就应该研究我国的会计环境 首先,随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完善主义市场
四、由于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定位具有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我国的会计目标就应该研究我国的会计环境 首先,随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完善主义市场的决定,将资本市场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未来证券市场在配置有限经济资源的过程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受托责任观不能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而决策有用观则顺应资本市场的要求。 其次,通货膨胀虽然在我国并不明显,只是近期在少数商品上有所体现。但是,就长期来讲,物价必须要保持轻微的通货膨胀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所以,通货膨胀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由此给会计带来的严重后果是由于币值下降使得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也就失去了相关性。在此情况下,会计界和实务界纷纷选择了决策有用观,挑战成本原则和单一历史计量模式。而受托责任观认为历史成本是在取得资产时交易双方认可的,是最可靠和最真实的,对物价变动会计持否定态度,这种观点很显然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 再次,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此方针指导下,不仅要对委托的资产负责而且又要对社会负责。这一要求体现在会计目标上就是会计提供的信息不仅向业主报告其受托责任,而且还要对政府、对社会公众提供有关信息,报告其社会责任,以便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 最后,当世界迈进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对会计目标的已有所显现。如何对知识经济中人的因素进行计量, 如何满足人们注重未来预测性的会计信息的要求,如何严密监视企业周围的风险环境,都对会计的相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我们得出了一个我国会计目标的基本定位%D%D应强调决策有用观,兼顾受托责任观。这也是符合IAC所倡导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致力于寻求协调有关编报财务报表的法规、准则和程序以缩小这些差别。它认为通过注重为提供对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而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寻求进一步协调的最好办法。” 通过以上对会计目标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会计目标的研究还比较短暂,但其自身的优越性决定它必然能够成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起点。接着,我们继续考察了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理论观点,并结合我国实际的会计环境对它们进行评议,选择了以决策有用观为主,兼顾受托责任观的我国会计目标定位。 怎样的会计目标就会有怎样的会计准则,这是不言而喻的。撰写此文的目的在于,希望在今后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或者重新设定时,能够考虑设立明确的面向资本市场、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旨在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对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然后以这个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体系的逻辑起点,来决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定义、要素确认和计量等概念,并据以制定具体准则。我们相信,这样做可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使会计准则能体现会计实务的发展趋势,减少以后修订准则的成本;而且,可以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会计行为,减小会计风险,从而防范和降低市场风险,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使投资者建立对市场的信心,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有助于使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衔接,促进中国经济更快地发展并融入世界新一轮知识经济浪潮中去。这就是我们的一点想法。
: [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Z]. [2]赵德武。会计计量理论研究[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宋英彗。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J].税务与经济,2001,(3)。 [4]许业荣。对会计目标的几点认识[J].四川会计,2000,(8)。 [5]乔玉洋,李献斌。对中国会计准则目标的理性思考[M].当代财经,2001,(9)。 [6]杨松令。会计目标理论研究述评[M].会计之友,2000. [7]李晓梅。论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M].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2. [8]丘步晖。浅谈我国会计目标的设定[M].四川会计,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