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体系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
2017-09-07 06:53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体系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对外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这标志着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充分协调、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建立起来。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但总体来说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
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自2007年l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此次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引进了如“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更多的对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产生重大影响的计量属性。
会计信息质量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实务中,只有具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才是有价值的。而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则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出发点的。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提高有何种程度的影响事关准则体系制定的成败,也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可从会计信息的关键质量特征是可靠性和相关性以及防范利润操纵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真实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尽可能地降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翻译成本,提高信息的价值。无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论”均强调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与旧会计准则体系相比,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主要表现在:
(1)《基本准则》方面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着统驭作用,属于准则的准则,它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就是可靠性,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具体准则》方面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有人担忧公允价值会被滥用而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实则不然,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在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中就明确指出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在有关具体准则中,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都有明确规定的限制条件。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新准则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即该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再如,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应按成本模式进行,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这些前提条件,将有效制约以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由此可见,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的,不允许被滥用,因此只要严格地按照准则实施,公允价值就会真的做到公允。此外,新会计准则体系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存货计价方法的改进以及资产资本化范围的确定方面均体现了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