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差异及影响分析(2)
2017-09-08 01:39
导读:借:所得税 528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495000递延所得税负债 33000 尚无相应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涉税规范。按现行税法,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
借:所得税 528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495000递延所得税负债 33000 尚无相应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涉税规范。按现行税法,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不形成损益;会计上虽不提折旧,但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仍然要计算折旧(按40年)。因此,该题的纳税调整项目有折旧与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两项,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000元(2000000-500000)。因会计利润为3000000元,因此:
借:所得税 99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495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495000
二是纳税调整方面。采用成本模式,如果企业采用的折旧政策与税法一致,则不必进行纳税调整;若不一致,只需对折旧额进行调整。即采用成本模式在所得税纳税调整方面最多只需调整折旧数额。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既需按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计算调整折旧数额,同时因将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了当期损益,因此还需要对该项损益进行调整,并且随着投资性房地产在以后年度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的变动,纳税调整数额也将相应变化。可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得税纳税调整的工作量及复杂性均会增加。
三是会计信息方面。采用成本模式,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余额保持不变,因需要对其计提折旧或摊销,甚至可能计提跌价准备,使得资产账面价值减少;同时由于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使得费用增加,进而使当期利润减少。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必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使得当期费用减少,相应增加了当期利润;此外,因近年来房地产大幅增值,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一方面会使资产账面价值增加,同时因将重估增值计入当期收益,此项收益虽无实际的现金流支撑,但却构成企业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盈利数额。总体上看,在房地产大幅增值的背景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能够对财务报表产生有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