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会计一级核算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2)
2017-09-09 02:04
导读:最后,建立分析和预算例会制度。会计一级核算后,各下属单位不再提前编制报表,成本预算的对比分析得以弱化。因此,各下属单位每月要对预算执行情
最后,建立分析和预算例会制度。会计一级核算后,各下属单位不再提前编制报表,成本预算的对比分析得以弱化。因此,各下属单位每月要对预算执行情况及差异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预算分析要逐层进行,分析结果逐级上报。同时建立预算例会制度,定期召开预算例会,形成一种规范的调节机制,对预算及时调整,包括预算追加(减)的动因、时间、权限、原则、程序、方法等。
三、全面掌控,做好资金的集中与分散
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应以资金管理为重心。会计一级核算后,在各单位财务自主权、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有利于资金的合理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同时也改变了资金管理分散,各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会计一级核算后,资金、债权与债务高度集中,内部银行不再存在,取消了通过内部银行控制各下属单位资金这一环节,对管理局管理资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需要更精细、准确的资金预算,既要保障工资等固定性支出,又要确保施工单位的急需资金。二是面对债权与债务的高度集中,管理局要制定更为详细的资金回收及还款计划,既要加大资金回收的力度,又不能因资金不足无法偿还账款而延误施工生产,以此降低居高不下的资产负债率。三是做好奖惩措施。
四、改变编制报表方式,内部稽核尤为重要
会计一级核算实施后,将彻底改变延续几十年的报表编制的财务报告生成模式,变成集团公司一套账,总部可以随时出具集团公司的财务报告,随时查询、分析集团公司或者某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每个单位、每个区块的生产经营情况。这使总部的服务活动、监督控制行为从事后走向事中、事前,实现了财务管理向业务领域更深、更广层次的延伸,对生产经营进行有效服务和全程监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编制财务报告时,各下属单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合规性是财务报告合理的决定因素。实行一级核算前各下属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按月编报报表,报表钩稽关系检查通过后再逐级上报汇总抵消,直至企业财务总部。在各下属单位亲自编制报表、摆放数据的过程中会发现日常财务工作中疏忽的、隐藏的各种差错或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消化在本单位内部,使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和上报的报表得以及时修正。实行一级核算后,由于是一套账,企业下属各单位不再按月编报报表,这减轻了下属单位广大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但由于缺少各下属单位编报报表使内部问题及时消化的环节,上级财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中将会陷入繁重的纠错陷阱,无法提高工作效率,甚至连会计信息也有可能失真,从而导致以会计信息为基础所进行的管理决策活动失去意义,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这就要求必须强化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及期末财务业务分析与工作检查,下属各单位、管理局等各级部门都要加强稽核检查,设立相应的稽核岗位,将对下属各级单位的财务考核重点由原来的考核财务报告前移至考核会计核算工作,最好写进各级单位业绩考核中,并强化日常监督、实施奖惩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总部对利益相关方所提供的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准确、及时、合规;只有这样,才能夯实企业各层级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为后续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效率保证。
五、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首先,会计一级核算后,为满足各种需求,账务结构必然会增加许多辅助信息设置,需要对财务信息标准进行规范和集中管理,如将组织结构、会计科目、供应商和客户信息等制定标准,纳入到总部统一集中管理,如果需要变更,只能通过系统提出申请,由总部集中控制。这样各级财务管理人员一段时间内将难以适应,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强化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以拓展实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会计一级核算后,各级、各单位的财务人员面对的是一套账,在惯性思维方式下,各级财务人员往往只考虑本单位业务细节,未将本企业置身于企业整体业务链中。这就要求所有财务人员做账、填报表时,必须高度负责,一旦出错,复核后就无法更改,各单位只能通过“红字更正”模式来重新做。财务数据的每一次改动都将会在系统内留下记录,集团公司要定期将各级、各单位的出错及修改情况进行公示,鞭策落后、激励先进。更重要的是要求财务人员在处理每一笔重大业务时,必须从企业全局的高度进行职业判断,加强责任心,借鉴其他单位经验,修炼自身素质,减少出错率,做好会计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