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考(2)
2017-09-11 03:16
导读:三、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和制度程序 《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为广大会计人员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预留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站在企业的角度,以企业管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和制度程序 《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为广大会计人员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预留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站在企业的角度,以企业管理当局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为代表的会计政策选择主体如何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是新制度实施后企业面临的首要。笔者认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应适应企业的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并建立一个的制度程序,避免随意性。
(一)会计政策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首先应考虑企业规模和生产经营特点的需要。企业的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生产经营特点不同,必然需要有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其次,应适应融资结构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要求。以获取贷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企业,会计上应反映以债权人需要的信息为主,会计政策选择更加保守稳健;以股东出资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企业,其会计政策选择应强调投资者的需要;另外,企业组织形式不同,会计信息公开程度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其会计信息必须按照有关法规的规定予以公开披露,其采用的会计政策必须予以说明,而在非上市公司的企业中,就可以通过会计政策把大量有效的财务信息限制在“内部”信息传递的渠道中。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企业必须在国家会计规范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比如,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和工作量法,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就只能在此范围之内。 2.适用性原则。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必须适应企业所有权的性质、企业规模及复杂程度、企业阶段和生产经营的特点等要求,这是保证会计政策发挥应有作用的必要保证。 3.一致性原则。企业择定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按规定变更会计政策时,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中予以披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连续和可比。 4.重要性原则。会计政策的重要性取决于在会计政策的省略或差错的特定环境中判断的项目或差错的大小。重要的会计政策既不应当删略遗漏,更不应当作出错误表达。 5.谨慎性原则。谨慎性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所要求的预计时,在所需用的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和费用,从而促使各种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的内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得到最恰当的处理。谨慎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会计政策的择定必须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必须在提高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和增强企业后劲方面有所作为。 谨慎性原则择定会计政策,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地报告不确定的损失,也并非排斥对能够确立的可能收入的预计,而是要求在会计计量中全面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之后,谨慎地制定或选用会计政策,以作出有科学根据的判断或估计。但是,无论何种情况,会计政策的选择都不允许以“谨慎”为借口,建立秘密准备,给人为地操纵会计计量留下空子。 6.成本原则。在会计选择中,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选择成本的最小化,应当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制度程序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制度程序一般应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政策分析阶段和决策阶段。在准备阶段,应精通会计规范的和要求,确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并在该空间内确定关键政策,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根据企业本阶段的战略目标,确定选择的基本原则,如是稳健型,还是开拓型;在政策分析阶段,就所确定的关键政策寻求各种可行的方案,进行经济后果的测算和分析,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确定每一个方案的效率高低,并排出优劣;决策阶段即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