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2)
2017-09-12 01:17
导读:一、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引起会计界、经济界以
一、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会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引起会计界、经济界以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各种新闻媒体对此也屡有披露。事实表明,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为其突出表现的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确实折射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严重滑坡。会计职业道德严重滑坡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论丧,主动违法犯罪 有的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某事业单位女会计许某,在其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贪污公款7272万元,是建国以来某省最大的一宗经济案件,媒体报导时冠以“惊天大案”,许某已被判处死刑。某房地产公司会计黎某,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仅三年,利用单位财务制度不严密,贪污公款200多万元。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的确反映出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会计队伍中确有一些人职业道德论丧,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严重缺欠 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缺欠表现在进行会计职业活动中,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具体表现是: 1.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恰恰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围绕这一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是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为了增强问题的说服力,我们对1200名会计人员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会计人员均具有级专业技术以上任职资格;所在单位的性质和类型有国有企业、多种所有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务结构上,有一般会计人员,也有科、处长及以上职务的会计人员;年龄结构上,老、中、青各占三分之一。由于被调查人均是在岗会计人员的回答,所以,我们认为调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结果也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调查结果表明: 第一、当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精神,坚持原则处理会计事务,同单位负责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作好“技术处理”以使按单位负责人意见办。令人震惊的是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居然有占83.13%的会计人员认为应按单位负责人意见,掩盖问题,应付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会计人员面对这种情况,是要在坚持原则和个人利益、单位利益之间矛盾的任何一方,作出取舍两难的选择。有83.13%甚或更多的会计人员,在这两难的选择中舍弃了职业道德原则。 第二、所谓“技术处理”不外乎在会计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科目使用、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上弄虚作假、掩盖问题,欺骗单位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这大多数会计人员中,作出这种选择,在职业道德的天平上,总是要失分的。相当部分中、老年会计人员,在不得不帮助单位弄虚作假时,表现了高超的技术处理能力,操作极具隐蔽性,一般较难发现,易于逃避外部监督。在有外部监督,如国家规定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时,这些会计人员则能作好与“协调”、“配合”,使监督弱化以致流于形式,他们在单位里因此常被视为技术高、会“公关”、有本事的会计人员。1998年的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编造虚假利润,骗取上市资格一案,就是在公司领导人的授意后,由财务部副部长陈哨兵的具体组织实施,他们将折旧方法由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直线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虚报利润10805万元,使得红光公司股票得以上市。这些会计人员可能认为是自担风险,是自己对单位应尽的责任,或是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表现,但总归是职业道德上的严重失范。 第三,对当前普遍发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人员所起的作用、责任方面,主动出谋划策的占11.2%;配合单位负责人作假的占26.8%;被近操作的点44.7%;因业务水平低而出错的占17.3%.情况表明,占38%的会计人员的主动出谋划策、配合作假的行为,主观动机虽有不同,多少都是一种故意作假行为,而其中主动出谋划策的更是一种通同作弊的行为了。这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会计人员在客观公正,依法办事方面不能坚持原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缺欠。有的会计人员,自己一向敬业爱岗,也能作到客观公正、依法办事,但是在面临授意、指使、强令其伪造、变造会计资料的情况下,也出于无奈,放弃原则违心操作。在“回天无力”时,他们自嘲自讽称自己不是会计而是“编计”。表现了对会计工作由热爱转变到厌恶的心情。他们不少人表示自己如能保证生活需要,就不再从事会计工作,有的人不赞成并阻止其子妇从事会计工作。 2. 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 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日益淡薄。他们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就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要领,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在调查中,我们询问现岗会计人员的问题是,目前我国是否存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如果存在是在哪里规定的?令人遗憾的是,居然有11%的会计人员认为不存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只是在人们的信念之中。另有20%的人认为存在会计职业道德,但不知道在哪里规定的。可见有三成的会计人员对法规的熟悉和了解是模糊的。 3.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 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拖拖拉拉、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帐不符合规范,帐簿混乱、帐帐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在不少单位是司空见惯的。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