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趋同的依据与设想(3)
2017-09-12 03:49
导读:5 我国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趋同的设想 虽然,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间存在某些固有差异,但走向趋同有着深厚的渊源、客观的基础与优化资源配置的利益驱
5 我国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趋同的设想
虽然,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间存在某些固有差异,但走向趋同有着深厚的渊源、客观的基础与优化资源配置的利益驱动。根据我国税收征管以及会计工作情况,预测导致两者之间走向趋同的可能性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
5.1 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制定的协作、协调,可实现两者趋同
由于财政部作为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制订机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绝大多数人的肯定和认同,同时财政部又是制订我国税收
规章制度最重要的部门,这样未来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趋同就存在制度基础。
考察近10年来实务领域中税务与会计差异的扩大化倾向,可以认为是改革过程中的非均衡性所致,并没有动摇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趋同的制度基础。两者之间的协调存在时间差是必然的现象。但是,这并不能为两者的完全分离提供充分的依据,目前,随着相关规章建设的发展完善,财务会计与税收制度两者之间协调将会有所增加。随着法律法规的协调性加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趋势应该是协调基础上走向趋同。
5.2 企业的税务筹划活动刺激实现两者趋同
税务筹划“TAX PLANING”内涵包括节税和避税安排,主要是通过节税或避税实现税负最小化或税收利益最大化。在收入、费用一定的情况下,税后利润与纳税金额此消彼长,因此,企业有动力,通过税收筹划在合法前提下,减少应税行为,缩小税基,降低税负。目前,企业的税收筹划一般是利用一国的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缺陷或者利用国际会计协调与税收协调的差异,合法节税和避税。根据统计资料,由于企业或个人采取包括税务筹划等措施,使国际上中等偏下以及低收入国家税收征管损失30%~60%,中等偏上及高收入国家税收征管损失35%左右。因此,目前各国都积极考虑反避税策略。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实行反避税策略,关键是通过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来实现,即根据会计得到的税务筹划经验分析税收法规的缺漏,进而修订会计制度与税务制度,加强两者的协调统一,依靠会计制度向税收部门提供反避税信息,从而支持和加强税收法规的效力,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间的协调统一的循环。如果缺少会计在制度层面上的协作,反避税措施的实效性难以验证,优化税制和完善税法将很难实现。可见未来随着企业税务筹划与反避税的斗争发展,将刺激税法与会计之间的协调、趋同。
5.3 国际协调两者趋同
财务会计与税收的国际协调影响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趋同体现在各个方面,制度制定协调、企业税务筹划活动都受到国际协调的影响,国际协调的背后有着国际资本的影子。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强大的国际资本已经对各国的、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际化的资本必然要求建立全球统一的大市场,各国市场规则的趋同性日益明显,发达国家的制度变化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日益深化的今天,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规则对我国经济相关制度建设影响是必然的。当前,会计与税务国际协调正在加强,我国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趋同将与此趋势相一致。当然,由于经济活动的多变,我国财务会计与税收会计两者之间关系的变化发展之实际情况将有待于发展验证。
1 盖地.税务会计(第二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2 钱逢胜,汤云为.会计理论[M].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 国家税务总局教材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 李孝林,孙芳城,邓腾江等.会计基本理论比较[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5 魏明海,龚凯颂.会计理论[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6 董锦治,乔彬彬.所得税会计模式国际实践与我国选择[J].税务研究,2004(1)
7 于振亭,贾丽.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探索[J].财会月刊,2004(A6)
8 董成.会计环境变迁与会计改革[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