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润分配观”的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处理(2)
2017-09-14 01:41
导读:二、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 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通过期权的授予,有效地将经理人的利益与企业本身的价值增长联系起来,并建立起长期的激励机制
二、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 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通过期权的授予,有效地将经理人的利益与企业本身的价值增长联系起来,并建立起长期的激励机制,使得经理人在为企业作出大量长期的人力资本投入的同时也能够参与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因此,经理人股票期权是经理人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是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所在。 应该指出的是,经济学中的“企业剩余”实际上就是会计中的“利润”。所以,也可以这样认为,经理人股票期权实际上是经理人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一种方式。这种观点不妨称之为“利润分配观”。
三、基于利润分配观的经理人股票期权处理 经理人股票期权的实质是经理人参与的利润分配,因此应该将经理人股票期权确认为企业的利润分配。因为在授予经理人股票期权时经理人已经并将继续为企业提供服务,所以在股票期权授予日即应该确认,以反映企业未分配利润的减少。由于经理人在被授予股票期权时,只是获得了一种参与分配企业未确定利润的权利,并不像财务资本所有者那样行使股东权利,因此,在会计处理中应该将经理人权益和财务资本所有者权益加以区别,以正确体现二者之间的经济本质。基于这一思路,笔者认为应做以下会计处理: 1.经理人行权的会计处理 经理人行权即是经理人依据与企业的合约,按照先前约定的价格(行权价)购买企业的股票。一般来说,行权发生在企业利润增长、股票市价超过或可能超过行权价的情形下,因此,行权带给经理人的是收益。收益的数额可表示为(股票市价-行权价)×行权股数,其经济实质是经理人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所得到的那部分未分配利润。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授予日:借:利润分配(授予日股票市价×行权股数) 贷:经理人权益——经理人股票期权 这一会计处理反映企业把相当于股票期权市场价值金额的未分配利润拿出来分配给经理人。由于股票市价处于波动状态,为了准确反映股票市价,企业应在每年末调整上述会计处理。 调整分录:借:利润分配[(调整日股票市价一授予日股票市价)×行权股数] 贷:经理人权益——经理人股票期权 行权日:借:银行存款(行权价×行权股数) 经理人权益——经理人股票期权(最后调整日的股票市价) 贷:股本(股票面值×行权股数) 资本公积(差额) 2.经理人弃权的会计处理 当企业股票市价低于行权价时,由于不能带来预期收益,经理人会放弃行权;当股票期权失效,也会出现经理人弃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经理人不能获得企业未分配利润,当然企业未分配利润也不会减少,发行在外的股票也没有增加,股东投入资本也未相应增加。会计处理上应冲销已确认的“利润分配”和“经理人权益——经理人股票期权”。 授予日:借:利润分配(授予日股票市价×行权股数) 贷:经理人权益——经理人股票期权 调整分录:借:利润分配[(调整日股票市价一授予日股票市价)×行权股数] 贷:经理人权益——经理人股票期权 弃权日:借:经理人权益——经理人股票期权(最后调整日的股票市价) 贷:利润分配 将经理人股票期权确认为利润分配,这样的会计处理能更好地反映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它既不企业的利润总额,而且在有效市场下也不会影响企业股票价格的涨跌,在实践中更容易为企业所接受,从而也更有助于股票期权制度的实行。
[] [1]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美国会计准则解释与[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2]谢德仁,刘文。关于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J].会计研究,2002,(9)。 [3]孙铮,王霞。员工认股计划会计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0,(11)。 [4]薛文艳,樊鹭。我国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J].财会研究,2004,(6)。 [5]冯增强。关于股票期权激励经济实质问题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2)。 [6]刘建秋。经营者股票期权价值分割与会计处理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2)。 [7]李维友。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8]刘国买,何瑞。股票期权成本的会计处理探析[J].财会月刊,2004,(A1)。 [9]盛颖逾。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03. [10]刘青儒,张利云。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计量问题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