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预算会计向政府会计转换的必要性(2)
2017-09-14 02:22
导读:三、建立我国政府会计的必要性 1.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在我国确定了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改革方向后,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
三、建立我国政府会计的必要性 1.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在我国确定了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改革方向后,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了部门预算的实施,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等等。这些改革不仅给会计核算带来许多新内容,使得政府会计的经济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且也使得会计核算的中心将逐渐转移到一级政府。例如,在政府采购下,用于采购的财政性资金由财政部门拨入政府采购专户,并按实际发生数直接支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所以,在这类的经济业务里,付款的财政部门根据付款凭证列报支出,而验收入库的单位应根据财政的拨款凭证和采购品入库情况确认资产以及无货币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这项统一会计主体(一级政府)下的采购行为,在实践中却分段采用不同的会计制度加以确认,这必将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建立政府会计,提供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的信息已经成为必要。 2.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变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人民素质的提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愿望和能力日益增强,注意力已经从过去的个人局部利益,逐步转向国有资本保全、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市政项目建设等关系到全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上,现行预算会计所提供有限的会计信息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其次,随着经济的、国际交往的加强,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的会计,其标准的国际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建立一套完整的政府会计体系,定期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反映政府的各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或者支出)和现金流量等信息,已经成为国际上加强政府公共管理、提高财政透明度的重要手段和通行惯例[5].而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与国际惯例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我们加入WTO以后,实施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海外融资,这种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 3.转换政府职能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的建立,使得政府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发生变化,政府和市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分工逐步明晰,政府的职能将逐步向服务型、管理型、绩效型转换。要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化,需要建立一个既能全面反映政府的各项经济活动,又能有效解脱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的会计信息系统。 综上所述,建立规范的、符合国情的政府会计已经势在必行。
[] [1]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会计,2004,(9):23-26. [2]王雍君。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62-138. [3]陈纪瑜,陈友莲。我国政府预算与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J].财经与实践,2003,(3):40-43. [4]李建发。政府会计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242-252. [5]贝洪俊。新公共管理与政府会计改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杜,2004.2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