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及报告(3)
2017-09-14 06:15
导读:此外,还有权益变动表。美国FASB在SFAS130,新西兰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RS的FRS2《财务报告的表述》,IASC的IAS1都允许用权益变动表报告其他全面收益。除
此外,还有权益变动表。美国FASB在SFAS130,新西兰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RS的FRS2《财务报告的表述》,IASC的IAS1都允许用权益变动表报告其他全面收益。除IASC外,都要求在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总额。
三、我国现行收益报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收益报告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保障;但是它同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当前我国会计核算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满足企业向国家报告受托责任的需要。在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只占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极小部分,国家仍是国有企业唯一或主要的所有者,而且即使在上市公司中,国家也基本控制其一半以上的股份。在这种资本市场尚不完善,股权高度集中的环境中,决策有用观自然难以占主导地位,而要报告受托责任,历史成本和实现原则对于保证收益信息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无疑是最为适用的。
2.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有些会计人员知识水平有限,技术不精,不能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更有甚者,有些会计人员出于私利或在企业主管的威胁利诱下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大肆舞弊,这是造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的一个直接原因。有鉴全面收益会计研究于此,会计制度规定具体单一、硬性的核算方法,既容易执行,又限制了企业选择的余地,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会计人员作假账的通道。
3.上市公司的收益呈报中存在严重的收益操纵行为。在现实实务中,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收益操纵的手段繁多,花样百出。例如,不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提前确认收入;将短期借款利息资本化,以减少费用;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篡改收益;随意多提或少提预提费用;任意计提坏帐准备等等。
大学排名 4.会计收益的呈报侧重实现性。长期以来,我国税收政策,财务政策和会计政策同出于财政,在他们之间形成了“税收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的依存关系,加之税收法规尚不完善,使得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极小。为了保证应税所得确定的客观性,并为了保证纳税人有现金支付税款,税法往往强调收益在实现时甚至在收到现金时确认,受此影响,会计利润的确定和报告也就侧重于实现性和客观性。
四、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的必要性分析
报告全面收益也有助于解决我国将要出现的会计难题并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此外,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对于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会计国际协调需要进行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有关具体会计准则,已在与国际惯例接轨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从国际上来看,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发展态势使得各国会计之间的差异日益缩小,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流动,西方各国准则制定机构和IASC对这一概念的理解都趋向一致,即除了业主交易外的一切权益变动都应当作为收益报告的内容。尽管各国会计实务在收益确认和计量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差别,但在收益概念上取得一致,至少代表业绩报告国际协调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要实现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就有必要报告全面收益。
2.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需要进行全面收益报告。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证券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而报告全面收益是改进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信息披露的重要举措: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首先,全面收益报告把绕过利润表而在资产负债表直接确认的未实现收益项目集中起来,并通过适当分类,可以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全面、更及时、更有用的全部业绩信息,进一步体现公允与充分披露的原则。
其次,报告全面收益可以减少证券市场“利得交易”现象,有助于真正落实“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尽管目前尚无法彻底解决“利得交易”问题,但通过补充披露现在利润表不能反映的已确认未实现的收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利得交易”的透明度,限制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制度的漏洞,翻云覆雨,随意操纵利润,从而赢得投资者更大的信任,促进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降低资本成本,并形成公允的证券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