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及报告(4)
2017-09-14 06:15
导读:3.解决金融工具会计难题需要进行全面收益报告。虽然金融工具创新在给我们带来资本市场繁荣,但同时在我国也出现了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从事国债期货
3.解决金融工具会计难题需要进行全面收益报告。虽然金融工具创新在给我们带来资本市场繁荣,但同时在我国也出现了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从事国债期货交易中严重违规,造成巨额国有资产受到损失的重大事件。有鉴于此,国家对金融业务实行了严格的控制,一些在国外普遍使用的衍生工具在我国尚不常见。但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广泛运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因而,借鉴国外经验,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在未来需要时以“第四财务报表”或“第二业绩报表(全面收益表)”的形式对外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将是有价值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2]汝莹,符蓉.经济收益、会计收益和全面收益的比较分析[J].四川会计,2003,(5).
[3]程春晖.全面收益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吴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5]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6]党红.关于全面收益的讨论[J].审计研究,2003,(1).
[7]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8]张国健.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适用性探讨[J].现代财经,2003,(2).
[9]葛家澎,刘峰.会计理论会计大典(第一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