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会计信息披露与会计监管(2)
2017-09-15 06:48
导读:三、公司治理框架下会计监管的思考 由上述论述可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低下,最深层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从
三、公司治理框架下会计监管的思考 由上述论述可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低下,最深层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在公司治理框架下探讨“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管的完善。 1.政府应完善或制订有关公司治理方面的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政府监管。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皆对会计舞弊行为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出了较为完整的规定。但如何使现行法规更加完善,加大舞弊者的违规成本,以增强威慑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现实。这方面可借鉴美国《2002年SOX法案》的做法。SOX法案是美国关于会计监管和公司治理的一揽子改革法案,强化了公司管理层和股东交易披露方面的监管,试图从公司治理结构上来堵住会计信息造假的漏洞。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通过立法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股权分割、国有股“凝固”的现状,逐步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全流通:限制内部人员出任董事,重点培育机构投资者,使机构投资者成为主要的股东,有利于对经理人员形成有效的监控,以形成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约束机制。 (2)通过立法加速对证券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培育,健全公司外部治理,以形成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外在约束机制。 (3)通过立法规范注册会计师由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委任,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并对注册会计师实行强制轮换制度,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公正执业。 2.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机构的设置,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管。 内部会计监管是从微观的角度,对具体企业的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的监督。在企业内部通过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会计考核等监督和程序,可以确保企业的会计工作正常有序,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管: (1)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相结合,制定严密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实现其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基本保障。在公司治理框架下,企业应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不断深化企业的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首先,结合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不断调整企业内部各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密的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为会计人员实施内部会计监督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 (2)改善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督机构的设置。设置合理并运行良好的会计及其会计监督机构是实现有效的会计监督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我国监事会监督作用弱化以及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功能冲突的问题,我认为,在我国公司制企业,应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其成员应由具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独立董事组成,明确其关键职能是确保企业如实地编制和披露会计信息,并负责聘任会计师事务所,以确保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近期内,应引进独立监事制度,并调整监事会的职能,使监事会履行审计委员会以外的监督职能。从长远看,随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独立董事制度等方面的建立和规范,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取消监事会,以避免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两个监督机构并存导致监督功能重复、监督成本过高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3.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同时,强化会计监管。 在公司治理的框架下,企业发布的会计信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社会信息,对社会的各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因此,社会各方包括社会公众、国家各职能部门及其会计师事务所等都应发挥各自的监管作用。具体来说: (1)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合理协调国家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能,避免重复监督而又监督不力。 (2)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尤其是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作用。事实证明,加强社会监督确实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如“银广厦”造假案正是媒体的曝光才被揭露的。要设置奖励和保护机制,鼓励新闻媒体参与对公司会计信息舞弊行为的关注。 (3)充分发挥独立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建立规范、完善的会计中介市场,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道德意识。同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执业监管及惩处力度,建立职业风险机制和禁入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净化会计中介市场,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质量,才能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成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