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之理论剖析(3)

2017-09-19 01:13
导读:二、会计信息管制 上述对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分析说明,解决会计信息市场缺陷的通行做法就是对会计信息进行管制。会计信息管制即为政府对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管制
  
  上述对会计信息市场失灵的分析说明,解决会计信息市场缺陷的通行做法就是对会计信息进行管制。会计信息管制即为政府对会计信息市场的干预,包括对会计信息的供求关系及会计信息质量、数量与表现形式的管制(吴联生,2000)。广义地看,会计信息管制具有四种形式:法律管制(证券法、会计法等)、准则管制(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制度管制(企业会计制度)和道德管制 (职业道德守则)。会计信息管制有效地减弱了信息市场失灵,促进资本市场公平和富有效率,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增进,直至“帕累托最优”。
  然而,政府的管制不是万能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政府也存在“失灵”问题。政府失灵一方面表现在政府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不足,不能够弥补“市场失灵”损失和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一项实证研究证明,在我国资本市场环境下,没有证据表明会计准则的变化会带来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甚至可以说没有证据表明在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相对稳定且直接的关系。虽然我们不能否定我国这些年来制定并不断修订会计准则的工作,但至少可以说我们通过会计准则进行管制是无效的或者说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则表明了政府的过度干预,即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超过了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限度。比如,2000年证监会发布《关于把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必要条件的规定》后,社会反映强烈,很多人认为公司是否派发现金及采用何种形式属于公司内部的股利分配政策,不属于政府监管范围,国家干预内部分配政策有失公正,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可见“准则制定的量为多少才是适当的”是一个社会选择问题;需要进行复杂的成本一效益分析。会计准则制定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制定准则的机构运行成本和公司的遵循成本。间接成本包括的内容更多,如:上述政府干预不足或过度所带来的间接成本;当准则制定是为了达到会计报告中的一致性时,经理人员提供信号的机会的减少;强制性地要求企业披露不适当的信息会导致企业泄露商业机密,降低竞争能力;会计信息管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过程,它与“寻租”过程往往交织在一起,会计信息管制的范围越广,其“寻租”的空间也越大。另外,间接成本还表现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任何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成本。由于会计信息管制将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融资、投资以及生产决策,所以任何信息生产的失误所产生的间接成本有时是不可忽视的,推及到整个社会,那么其影响可能是巨大的。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益就是减少市场失灵所带来的社会收益,这种收益主要就是对利益相关者决策的支持以及促使其他相关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完善。可惜的是,目前我们并不能准确地知道准则的收益是否大于成本,管制是否会改善社会总福利。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三、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会计管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种会计问题,为此,人们开始对现行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提出质疑,并且纷纷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王雄元(2003) 从产权的角度认为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特性是会计陷入网境的根本原因,提出了通过重新安排会计信息的产权归属,即会计回归与会计外部化来解决会计难题的设想,并设计了具体的制度安排要点:①企业有偿或无偿地将原始会计信息提供给俱乐部;②由政府或者权威民间机构组成的类似于会计中介的俱乐部负责核心会计软件的开发与维护;⑧投资者自发地加入俱乐部并以缴纳会费的方式获取终极会计信息;④外部审计对原始会计信息及核心会计软件进行鉴证。张长江(2005)从会计中介机构的角度认为目前我国的会计中介机构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提出了基于会计中介机构角色创新的会计信息生产主体二元化设想,即从原有的仅由企业会计机构生产会计信息转变为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中介机构承担各自的会计信息生产职能。企业会计机构只对外生产基于反映职能的原始会计信息,会计中介机构对企业披露的原始会计信息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进行二次加工,将原始会计信息加工成对用户决策有用的知识会计信息。李端生(2005)从信息需求的角度认为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扼杀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主动性,提出了建立“需求决定型”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想。在需求决定型会计信息系统下,信息供给方的主要任务是通过TPS系统完整地记录企业发生的全部经济活动,采集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服务的数据并集中存放于数据库,将数据加工和信息输出的权利交给信息使用者,由信息使用者制定和维护信息加工规则,并按照自己的需求实时进行信息选择、加工、汇总和分析。上述观点虽然角度不同但是其共同思想都是改变目前的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个体化”模式,实现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孙玉甫(2005)对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作出了定义。他认为,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的社会化就是由政府组织建立一个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生产机构,通过法律强制要求企业向该机构提供反映其自身情况的各种财务信息,由该机构对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查验、汇总后按用户级别向用户提供作为公共产品的公开财务会计信息的信息生产方式。
上一篇:美日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及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