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信息技术对会计理论的影响(2)

2017-09-21 05:57
导读:2、价值法所提供的信息,要求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即净收益和企业总价值。事项法则认为,净收益和总价值这两个数据,一方面无法满足所有

  2、价值法所提供的信息,要求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即净收益和企业总价值。事项法则认为,净收益和总价值这两个数据,一方面无法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在这两个数据的计算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而会计人员对数据的加工,尤其是分配、递延、累计、摊销、汇总等程序有时是多余的。因为,不是会计人员,而应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才能把同他们的决策最有用的数据转变成最适合其决策模型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人员在提供事项信息时,应尽量使其保持原始形式,即应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完整过程的原始数据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偏好、决策模型等进行判断、选择、计算。
  3、价值法主要关注净收益和企业价值。因此,为了保证收益和价值数据的内在一致性,只能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事项法则不同,它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分为不同类型的事项,如交易活动与环境变动等,这样,一些传统财务会计所难以合理反映的活动,如物价变动等,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反映。由于不同事项具有不同特征,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意义也不相同,因此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是必要的。比如,对存货按原始交易成本计量,反映的是存货的取得与使用;按重置成本计量,则反映了环境事项的变化。不同的属性,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事项法的支持者推荐使用按多重计量属性编报的多栏式会计报表。
  4、事项法下的会计报表与价值法下的报表也有一定的差别。事项法将资产负债表看作是一个企业自创建以来的所有有关会计事项通过账户分类汇总后,以余额间接表现的报表,表上的所有汇总数字都可以分解,分别列示企业创建以来的全部事项,不同的使用者可用从自己感兴趣的事项中取得有用的信息。例如存货,不是只反映年末用价值表示的单一余额,而应当同时表示存货的购买、消耗(包括数量与金额)等事项,会计人员甚至可以不必再按存货流转假设去计算各个期间的存货余额。另外,收益表则被视为企业在某个期间所发生的经营事项的直接表现,而且应侧重于在表内描述经营活动的重要事项,如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退回、折扣、营业费用、其他主要收入与损失等。事项法的一些倡导者提出,收益表的确切名称应叫做“经营事项表”。至于资金表或财务状况表,事项法认为,其主要目的在于报告投资和理财活动(因经营事项已在收益表中报告),因此,没必要过分追求营运成本或现金的概念。恰当的方式是:按使用者的需要,编报投资和理财事项。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归根到底,事项法是以“事项”作为数据处理的起点,并贯穿整个处理与报告过程的。
  受这一思想的启发,我们可以认识到会计的目的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于各种决策模型有用的相关经济事项的信息,而把经济事项本身的信息运用到决策模型中则是使用者自己的事情。因而会计的目标应着重定位于提供“原汁原味”的事项信息,至于怎样利用则是信息使用者自己的事情,它为信息系统的重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而在新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则日益暴露出明显的不足:原始的手工式信息处理低效、耗时,难以满足信息需求者的全方位需要。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财务报告披露模式是描述性的,即在了解投资者会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投资者的普遍要求,通过一套通用的财务报告体系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以协助其进行决策。它实质上是一种通用意义上的会计信息,不可能满足信息使用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经济事项是指对一项活动来自经济角度的观察和描述的结果,会计事项是有关组织的经济活动应在会计上加以反映的经济事项。而能否反映,取决于其是否满足会计假设的要求。传统价值会计以货币计量作为其假设条件,因而将非货币信息排除在外,仅仅提供常规通用的信息。新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变化,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形成根本性的冲击。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务操作者,或相关会计政策、准则的制定者,都在不断地对现行会计的不足进行改善。但现实是,会计所赖以存在的基本假设已发生彻底改变。因此,“换汤不换药”的修修补补,已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会计学科到了需要彻底变革的时代。
上一篇:试论经济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