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用评级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辩证认识与透视(3)
2017-09-22 01:54
导读:(三)互利性会计信息失真方面 在会计信息误导中,欺骗性最强、迷惑性最大首推互利性信息误导,因为它往往是由 独立的中介机构来完成失真信息的制
(三)互利性会计信息失真方面 在会计信息误导中,欺骗性最强、迷惑性最大首推互利性信息误导,因为它往往是由 独立的中介机构来完成失真信息的制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审计报告信息失真。审计报告信息失真是目前困扰会计信息市场最主要,也是最关 键的,并且也是长期历史的顽疾。如号称世界经济警察的美国,信用历史也已有16 0多年,照样毫无征兆地暴发出安然、世界环球通信等世界著名企业的会计造假事件;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可以来谅解或解释银广厦事件的必然性。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中介会计师事务所在其中扮演了极不相称的角色,充当了制假的“专业枪手 ”,安然的安达信也好,银广厦的中天勤也好,都是充分利用了投资者对中介机构独立 性和专业性信任的弱点。当然,无论是安然和银广厦,还是安达信和中天勤,敢冒破产 之危险而制假,完全是因为巨大造假收益的诱惑,安然是几十亿美元,银广厦是几亿人 民币;安达信仅2000年度向安然公司就收取了2500万美元的审计费和2700万美元的咨询 费,中天勤也因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的收益不惜践踏了入行时宣誓的职业道德,会计中介信息造假的互利性十分明显而危险。同样其伤害性也是成倍的,不仅让大量股民倾家 荡产,也让中介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整肃、规范审计等中介,健康会计中介发展,提供可信、真实、完整、准确、时效的财务审计报告显然成了当务之急。 2.鉴证结论信息失真。美国安然等事件、我国银广厦等事件的发生,确实是一些非常 严重的恶性事件,如果能从中吸取教训,那也就能将坏事变成好事。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一场轰轰烈烈的信用革命用席卷中华大地来形容也不为过,国家经济权力部门都纷纷 打起的信用建设的旗号,提出了各种信用鉴证的办法,并且很快付诸实施,如中注协提 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审计的有关管理,对会计审计和资产评估等作出了更加严厉的措施 ,上海市更是建立起了会计事务所和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但同时也催生出鱼龙混珠、 良莠不齐的信用中介,它们出于对利益的过度追求,一方面四处以政府行政名义拉大旗 扯虎皮,另一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信用鉴证从业经验和专业准备,同时也为在信用鉴证市 场分到一杯羹,而不顾及职业道德和守操,迎合企业鉴证对象的需求,对鉴证对象的会 计信息不作严格的审核和鉴定,以虚假的信息作出更加虚假的信用鉴证,尤其是偿还信 用能力的虚假的鉴证,无疑蒙蔽着信息使用者,同时一粒鼠屎坏了一锅粥,极大地扰乱了信用鉴证市场的良性发展。
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对策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从宏观角度讲首先要建立和健全严格、规范的财务会计法制,加强监督管理;从微观角度讲需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纪律问责制,全面提高财会从业人员的意识、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实施以法制为保证、诚信为根本、道德 为导向、专业为基础、治本为先决的全面、综合、立体的治理思路。
(一)建立完善有效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信息制度基础的建立与完善 自古以来,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同样,一个经济组织,就是一个社会家庭,要保证其正常、有序和规范运转,组织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民 主管理、民主决策,做到开放、透明和集体负责,严格查处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和纯目 的性的、掩人而目式的或准文件式的法人治理,真正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所以,应着手对国有和集体企业进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造,明晰产权;对民营和个私企业加强产权制度监管和信息制造的监管与督查,促进依法经营、规范核算、真实反映、透明信息,从而建立起规范的财务会计信息制度基础,理顺会计环境,清除财务会计污染。 (
二)让会计主体真正行使主权——信息供给基础的主权与平等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尽管有了二十多年的实践,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 在组织管理上,制度执行上,行政隶属上,用人机制上,方案决策上等方面的计划烙印 依然明显,多头婆婆现象依然严重,企业自主管理、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等方面依然受 到严重的干预,这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如由于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大多是任命制,任职期限普遍较短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主管部门对其考核往往是短期目 标责任制,且在制定目标责任时也往往缺乏较为、理性和稳定的办法;另外,目标 责任的实现与否也往往直接与其个人发展、职位升迁及奖惩等方面直接挂钩。这样,实 际上也就为其调整或作假财务会计信息提供了铤而走险的理由。所以还权于企业,加快对国有和集体企业自主改造,真正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主负责,从而奠定良好的财务会计信息供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