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动态多元化设置构
2017-09-25 03:28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动态多元化设置构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财务管理专业在
摘要: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开办时间尚短,积累的成熟经验较为有限,新形势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许多方面,如培养目标、教学、教学等很不适应的,尤其不符合知识经济所倡导的全面素质和创新教育的要求,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调整学科内容消除重复交叉现象、构建立体多元化专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构想。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多元化;设置;改革
一、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宏观环境中的不适应
理财人员素质的提高有赖于财务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教育中仍然存在种种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从宏观上看,一是人才需求的市场化与高校教育中专业设置的非市场化之间的不适应。我国高校专业的设置权限一直控制很严格,就拿财务管理专业来说,改革开放十几年后,教育部1998年新颁布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才在工商管科下新设立了财务管理专业。这样做虽然降低了高校专业设置中的风险,但在客观上也造成了我国高校专业建设明显落后与社会需求,也落后于国外大学的事实。二是社会人才需求“实用化”与高校专业教育教条化倾向之间的不适应。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实用化”,希望企业是人才“用武”之地,不希望本企业成为人才的“练武”之地。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高校虽不应该也不可能所有专业都完全适应企业的这种需求,但与企业实际结合紧密的专业应该与其需求相适应,否则教育服务与社会的说法也就成为单纯的口号了。而目前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对于注意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说得多,做得有实际效果的少。
大学排名
二、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体系建设中问题
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产生是与市场、金融工具及金融机构的发展相联系的。与此相适应,财务管理有关的内容加入到金融的微观中,货币金融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成本与效益、资金流量、信息及其等问题,并逐步形成现代货币金融理论体系,即以金融市场为基础,注重财务分析、定量分析的新型金融学。这在美国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定位上可见一斑。他们要求所培养的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该掌握:(1)企业如何进行财务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单个企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经济;(2)企业如何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3)金融市场的运作及其工具的使用;(4)金融组织或机构如何运营,并加以具体,从而能够在大型企业的财务部门或者财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政府或非营利机构从事金融与财务工作。由此可见西方财务管理教学表现为两个重点:一是公司财务管理,二是金融市场。公司财务管理部分包括公司财务决策、公司财务分析与诊断、国际财务管理、企业税务等;金融市场部分包括投资学、证券分析、期权与期货、外汇实务、金融法规等,不论作为公司理财人员,还是作为金融界从业人员,都需要同时掌握这两方面的知识。
我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前身是理财学专业,它是从学科中独立并加以发展形成的一门年轻学科。根据我们对其他设置财务管理专业的高校进行考察的结果进行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模式定位不准确。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是从会计学、财政学和金融学等专业分离出来的,在培养目标上仍带有相关专业的特点,与这些相关专业相比较,自身特点不明显,不突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课程体系陈旧,跟不上市场经济和发展的步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综合性管理活动。企业财务管理具有多层次性。课程体系也要具有多层次性。
(3)专业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由于定位不明,课程体系陈旧,各相关课程或各相关课程群之间在内容上互不兼顾和承应,未能围绕专业方向要求进行统一协调和轻重相宜的合理安排,同一内容往往在不同课程中反复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