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游戏会计何时休(4)
2017-09-26 03:01
导读:民族化工2000年应收账款余额是9387万元,只计提坏账准备135万元;而2001年应收账款余额是11128万元,却计提了6682万元的坏账准备。与此相似,兰州黄河20
民族化工2000年应收账款余额是9387万元,只计提坏账准备135万元;而2001年应收账款余额是11128万元,却计提了6682万元的坏账准备。与此相似,兰州黄河2000年应收账款余额是17776万元,只计提坏账准备533万元;而2001年应收账款余额是16353万元,却计提了12288万元的坏账准备。这种的坏账计提方法到底有谱没谱?
财政部、证监会99年就要求足额计提坏账准备,民族化工、兰州黄河、江西纸业为何到了2001年才补提巨额的坏账准备?这难道只是会计会计变更吗?象兰州黄河2000年还是以5%-3%余额比例计提坏账准备,现在应收账款计提比例竟高达75%,这不是蓄意还是什么?会计估计是适用"未来适用法",可这难道是纯粹的"会计估计变更"吗?会计估计变更是否有前提条件,难道可以随意调节?兰州黄河计提如此巨额的坏账准备,是否反映该公司以前年度有虚增应收账款从而虚增收入和利润的嫌疑?
重大会计差错与会计估计变更界界限何在?象这四家公司(笔者将对这四家公司涉嫌重大会计差错作详细),以前年度都明显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如今,一"提"了之,真是爽!
有了减值准备后,对造假的人来说是大福音,以前造假虚增资产一直挂着实在危险,现在好了,钱骗到手之后来个大甩账,什么事都没了:这就好比以前杀了人总担心尸体不好处理,目标太大,现在好了,有了销毁尸体的好办法,杀了就免了后顾之忧,尸体能毁掉的话,破案概率就大大降低,杀人成本随着大大降低,而杀人的收益却没减少。
据说,某IT公司2000年巨亏,其中有1个亿元就是炒股亏损,资金进入二级市场时,挂"其它应收款-某某企业",如果赚了钱就冲掉,亏大了就将某某企业注销掉,上市公司通过减值准备全额计提损失,所以说,现在的减值会计也是也很可怕的,大量的非法亏损就这样掩盖了,ST中华20多个亿元的坏账损失,怎么就没有去查一查到底为何会形成如此巨额的损失?郑百文20个亿为什么灰飞烟灭,是不是其中也有二级市场形成的巨额亏损是?正常情况下,一个销售额就那么几个亿的企业,怎么会形成如此巨额亏损?只有高风险的行业才有如此巨大的亏损,百货业怎么会是高风险行业,也许只有一种说法才能解释,这些报出巨亏公司暗里参加了高风险的投资,如走私、贩毒、炒股、贩卖军火等;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搞排场、做道具,银广夏在这方面花了不少钱。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看来,真的该好好查一查这些巨亏公司的亏损真相,不管是民营控股还是国企控股,上市公司首先是公众公司,花掉的首先是股民的钱,象济南轻骑、科龙集团、春都、通化金马、深中华、深石化、ST宏业、ST英达、亿安、中科创业等,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巨额亏损?对一些庄股或有配合庄家炒作的个股,要重点查明是否亏在二级市场上。
但如今好象没人管,这样下去,会计还有救吗?同仁们,乱世出英雄,趁着这时"看似有规纪,实则无规范"的年代里,尽情地操纵会计吗!
结语
我们追求的是一种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所谓的高质量准则,它的基本特点是使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不但纵向可比,横向也可比,它应该缩小会计人员主观判断间存在的差异,一套账,两位会计师来做,得出的结论基本是相同的,但今天,我们看到,虽然说,我国的会计标准基本与国际会计并轨,但同样的会计师竟然对中侨2001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如此悬殊的专业判断。也许我们该反省我们的专业标准是否适应中国国情,能不能给会计师较大的专业判断空间?在我们缺乏专业判断标准的情况下,赋予了会计师更大的专业判断,是否加剧了利润操纵这个事实?前几年,哪里会出现如此巨额亏损,会计怎会有如此弹性?但也许缩小会计师专业判断空间是个更大的错误,因为企业不能一刀切,如坏账比率,各企业有各自的回收概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回收概率,这与经济环境、信用政策、客户信用等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