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2)
2017-09-27 06:39
导读:这五大认定反映了管理当局在处理各项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范围、程度及其结果。但是我们也应明确失真信息与错误认定之间的差
这五大认定反映了管理当局在处理各项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时,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范围、程度及其结果。但是我们也应明确失真信息与错误认定之间的差别,因为审计报告中将就报表整体而发表公允与否的意见,而公允即无重大错报;又由于财务报表本身就含有估计,并不是完全依据事实来编制,即便得出公允的结论,也不能排除其中仍含有某些小错误,正如前文中所提的“不影响使用者的正确判断”。从这五类认定中可以看出,错误认定中必然是含有差错或虚假,对于差错引起的错误认定而言,关键在于“度”。凡是超过重要性水平临界点的差错类错误认定属于失真。而虚假类错误认定不论金额大小均属于失真。这样,我们可以认为,失真就一定是错误认定;反之,则不一定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故意失真与非故意失真。非故意失真是会计人员技术熟练程度不够、疏忽大意等非故意因素导致的,比较容易克服和纠正。故意失真是指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或者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账。这是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防范和察觉的失真行为。
3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社会主义经济转轨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突出表现在:
(1)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不对原始凭证的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2)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3)财务账务管理混乱,在会计账薄设置和会计科目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务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严重不符。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4)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故意失真与非故意失真。非故意失真是会计人员技术熟练程度不够、疏忽大意等非故意因素导致的,比较容易克服和纠正。故意失真是指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或者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账。这是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防范和察觉的失真行为。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在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是该项资金直接进行了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奖金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账实不符,信息失真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一是给国家的资产造成流失,和破坏了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整措施的执行;二是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三是会计失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四是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4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之道
4.1 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首要是如何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以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的会计监管体系机制反应太慢,当发现问题时通常后果已无法挽回。以市场为主的会计监管机制主要依靠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和揭示问题,发现速度往往要快得多,但这一机制的建立需要调动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的积极性,这要求设立股票的卖空机制,使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发现和揭示会计问题,打压作假公司的股票价格获利。在的交易机制下,由于没有卖空机制,投资者只能通过“跟庄”获利,导致他们没有动力去区别会计信息的真假。一旦有了卖空机制,投资者将既可通过挖掘好消息也可通过挖掘坏消息获利。这样,不仅市场会惩罚作假企业,监管部门也将能够更早地发现作假行为并及时进行行政和司法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