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

2017-10-13 04:57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毕业
毕业

提高构建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也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提出的重大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对进1步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提出了新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我国社会管理的现状,借鉴国外政府社会管理的经验教训,切实强化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1、 市场条件下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与国际经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因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深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国际经验。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理论大体经过了产生、与反思3个大的发展阶段。第1个阶段是,19世纪中叶,在西方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冲突频繁发生的大背景下,以追求社会和谐、社会均衡为目标的社会秩序理论的产生,是西方社会建设理论产生的标志。第2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对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反思,以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社会福利理论与福利国家理论获得了重大发展,使西方社会建设的理论逐渐走向成熟,西方国家采用了成功应对社会危机的社会政策手段,为西方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相对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第3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应对新兴国家发展的国际竞争压力,西方国家开始反思福利国家建设的理论,出现了重视、就业培训、与知识投入的“第3条道路理论”与“社会投资型国家”理论,这标志着西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理论进入了反思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重大实际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理论主要是社会秩序理论、福利国家理论、第3条道路理论等。

           

——社会秩序理论。社会秩序理论是1些著名社会学者提出的整体性社会学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将社会看做1个有机整体,认为社会整体的和谐表现为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秩序就需要促进社会整合、实现社会团结。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奠定了社会秩序理论的基础,他提出了整体性的社会研究视角。他认为,社会是1种有的结构;社会是人类生活的有机整体,即社会有机体;这种整体结构同它的部分与要素之间具有1种“普遍的和谐”,这种普遍的和谐的根基在于人性;社会整体的和谐性表现为社会秩序,不和谐则表现为社会冲突,因此,社会秩序是社会最基本的整体性特征。孔德提出了“重建秩序”的构想,即社会秩序的原则:崇尚与法则,扩大人类自然拥有的博爱的倾向;协调家庭、等级、行会、地方团体、教会、国家等组织和群体的关系,社会分工应该考虑到每个人的本性、教育、地位与专长,各得其所;要增强政府权威与调节,建立“开明政府”;要建立复合性的权威,所有的政治权力都必须要有物质基础、思想指导、道德制裁和社会控制。此外,涂尔干还提出了社会团结理论。埃米尔·涂尔干(

$False$

1858—1917)学的中心概念是社会团结,他认为社会团结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协调、1致、结合的关系,其基本观点是:发达的社会团结是1种有机团结;社会团结的物质基础是分工,精神基础是集体意识;是保障社会团结的力量;要消除社会团结所受到的威胁,实现社会层次上的整合;要防范社会失范或社会解组等社会的特殊危机。

           

——福利国家。“福利国家”1词最早是由英国大主教威廉·坦普尔(W.Temple)提出来的。1942年的《贝弗里奇报告》正式采用“福利国家”的口号;英国工党政府上任后,开始积极实施“贝弗里奇计划”,并于1948年宣布在英国已经建成了“福利国家”。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是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鼎盛时期。从50年代起,社会保障进入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是普遍福利政策的广泛实施、“福利国家”的纷纷出现。“普遍福利型”的社会保障政策,使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扩展,逐步实现了社会保障全民化。福利国家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第1,市场存在许多缺陷,如经济危机、失业、贫困等现象,但只要政府实行充分就业、公平分配、社会福利等政策,通过对遗产和收入实行累进所得税、举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等措施,就可以解决社会失业、贫困和不平等。第2,1个国家只要致力于经济增长,使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定水平,并使国民有社会保障和失业救济等福利待遇,就算得上是1个福利国家。第3,福利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扩大社会福利,实现国民收入的公平分配。

           

——“第3条道路”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第3条道路理论,社会政策的重点发生了转移,社会政策的主题是围绕着国家、社会、社区、家庭、个人在福利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第3条道路理论寻求的是超越于传统的左派(社会民主党)与新右派(新自由主义)之上的中间道路。“第3条道路”的福利思想包括的主要是:第1,在主张维护经济自由的同时,把平等和社会正义当做与自由同样重要的原则。要实行1系列福利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扩大社会福利,以克服市场自发运行所带来的各种弊病。第2,以争取社会民主、经济民主作为策略,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实现社会正义的手段。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不再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统治工具,而成为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权力共同体”。第3,“第3条道路”倡导积极的福利,主张用“社会投资型国家”来取代“福利国家”。要彻底改革福利国家制度,变消极的福利制度为积极的福利制度,是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方面;要重视公民社会的地位,同时依靠政府和公民社会双方面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社会管理的国际经验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与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政府社会管理的方式也不同。

           

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时期,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10分有限,主要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这1阶段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特点与主要经验是:第1,社会管理以社会自我管理与社会自治为主,政府对社会基本上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政府对社会自我管理采取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地方自治特别是市镇自治是政府社会管理的基础,是公民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第2,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秩序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目标是保护财产权,维持1种建立在财产权基础上的社会秩序,其主要手段是运用财产权利保护的法律维护社会根本秩序的基础。第3,政府承担起了济贫的职能,但济贫职能的履行尽量利用非政府组织进行。

 

20世纪初至1978年左右的混合市场时期是福利国家建立与完善时期,政府管理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经验是:第1,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福利国家或福利社会。福利国家是指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公民基本福利或社会福利的职责的国家;其主要目标是维持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与水平,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第2,建立和完善基本社会关系管理制度。建立资本与劳动合作的社会制度;完善社会主要利益集团围绕国家政府与公共支出的多数表决制度;同时,社会自治和社会自我管理。第3,始终注重提高消费需求,以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作为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标。混合经济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福利经济发展模式,它是1种追求资源配置的全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经济制度和模式。

 

1978年以来,是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时期,这1阶段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特点与主要经验是:第1,以教育、培训、基础领域为主要投资方向,以人力资本投资为核心,将“消极的福利国家”转变为“积极的福利国家”、“工作福利国家”或“社会投资型国家”。第2,以充分就业政策为核心,将“福利”转变为“工作”,并适度限制福利支出的增长,达到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发展、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相中和的社会管理与经济增长目标。第3,主动利用基本社会组织、社会利益群体、非政府组织进行社会协作治理。福利国家改革时期也是非政府组织大发展的阶段,如法国1990年就有60000多个私人社团成立,而60年代每年只有11000个组织成立;在德国,每10万人口的社团数量从1960年的160个增加到1990年的475个,增长了近3倍。瑞典公民社会的参与率世界最高,创建了1个每10万人口就有2300个社团的稠密的社会。第4,重视社会资本、重视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向社区回归的发展趋势,即社会社区化或社会人文化的趋势。

                         

              2、 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当代的社会变迁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提出了严峻挑战。我国政府社会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

           

第1,我国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政府社会服务滞后于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突出体现在我国社会安全网的建设缓慢,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公共卫生覆盖面较低。2004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人数,仅约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74432万人(2003年统计数)的21.96%、14.22%和1

[1]  

    上一篇:论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