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的人本会计观(2)
2017-10-25 03:02
导读:三、科学的人本会计观的概念和现实立论依据 科学的人本会计观,是指会计的发展方向受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整个会计体系构筑在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三、科学的人本会计观的概念和现实立论依据
科学的人本会计观,是指会计的发展方向受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整个会计体系构筑在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将“以人为本”作为会计创新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想基础之上。人本会计观指导下所构建的会计模式即为人本会计,它是相对于物本会计观下的物本会计而言的。科学的人本会计观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哲学思想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中广泛汲取营养,在对传统的物本会计观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人本会计观的确立为会计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必将彰显会计的根本社会属性,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认为,人本会计观以“人本主义”作为其根本的哲学立论依据。①此外,从会计的社会属性出发,在我国提倡人本会计观,还有两个基本的现实立论依据,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本质论。
(一)人本会计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最深刻、完整的解读。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是一种基于人类终极关怀的科学发展理念,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科学最终都将是关于人的科学,科学发展观揭示了“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终极哲学命题。会计学科作为一门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人为本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探讨“发展”这一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厘清发展宗旨,即“发展的实质是拓展人类自身的主体性自由”(李宝元,2006)。人本会计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它是科学发展观在会计领域的具体表征,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检验会计发展成效的终极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大,人的主体性及对自身价值实现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人本主义的呼声日趋高涨,人本理念深入人心。党的十七大确立的科学发展观为人本会计观逐步取代物本会计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制度支持,知识经济的兴起无疑将会极大地加速人本会计观的形成进程。人本会计观基于对知识化环境和价值创造动因的正确认识,摆正了资本和劳动在现代经济中的位置,能够很好地解决人力资本产权主体缺位、物质资本权益分配越位等问题,有助于激发人力资源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缓解劳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人本会计观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发展观有阶级性。以资为本是资本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论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切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社会主义本质论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矛盾,蕴含了现阶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逻辑。一方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对社会主义“效率”目标的追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在生产力,但社会主义的最大功能、目标和价值,却在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地发展生产力。过去,只是片面地强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现在我们认识到解放生产力同样重要,即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模式。解放生产力在于解放人,发展生产力旨在发展人。从物本会计到人本会计的会计改革必将为最终解放人、发展人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对社会主义“公平”目标的追求。公平是社会公正的基础,中国社会历来讲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公”,贫富差距的增大容易加剧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引发社会动荡,导致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大幅度后退。物本会计观下,虽然创造的财富也是为了人的发展,但这部分人只局限于资本所有者,且以剥削人力资源所有者正当权益和损害社会福利为代价。人本会计观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人力资源主体的劳动及其所创造的价值,并且按照要素投入及贡献份额进行收益分配和风险分摊。科学的人本会计观主张以人为本、利益相关者多方共赢,以会计公正促进社会公正,这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一致。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四、结束语
人本会计是物本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物本会计观下,许多新的会计矛盾将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坚持科学的人本会计观,就是牵住了会计发展的“牛鼻子”。科学的人本会计观,是将科学发展观应用于会计领域的重大理念创新,是未来会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践行人本会计观,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深入推进人本会计研究,构建适应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本会计体系。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吸收哲学、人本管理学、人本经济学等学科的营养,运用人本理念对物本会计模式进行突破与创新,在科学的人本会计观指导下构建和发展人本会计理论体系。第二,许多新兴会计理论研究或多或少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如社会关联会计、利益相关者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劳动者权益会计等,有必要对现有的一些与人本会计相关的会计分支学科及相关理论进行拆分或整合,纳入人本会计的统一理论框架下。第三,建议在国有高科技企业率先开展人力资本收益分配改革的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为人本会计改革提供实践支持。●
【参考文献】
[1] 徐国君.三维会计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 徐国君.从物本会计到人本会计[J]. 会计之友,2004(10).
[3] 付磊.科学发展观下的会计反思[J]. 会计之友(上),2006(10).
[4] 邓永勤,刘冬荣.会计社会属性的终极原因[J]. 求索,2006(12).
[5] 王海兵,刘丽娟.论物本会计的没落和人本会计的兴起[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