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的人本会计观
2017-10-25 03:02
导读:会计论文毕业论文,-论科学的人本会计观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科学发展观
【摘 要】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会计理论及实践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会计活动总是与产权相关联。本文基于企业产权理论和博弈论的视角,论证了确立人本会计观的必要性。科学的人本会计观不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而且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一致。文章还展望了人本会计观指导下的人本会计创新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的人本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会计理念; 人本会计观
党的十七大所确立的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在新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将其深入贯彻和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会计作为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建功立业,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会计事业才能繁荣昌盛。理念创新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前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会计理念,关乎会计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会计理念的科学性源于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和先进性,树立科学的会计理念,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推动会计工作不断深入。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践只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凸显人本意识,才能实现会计的实质性跨越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会计理念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单独一部分予以阐述,占整个报告篇幅的10%以上,并且其后续部分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等也都与科学发展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必须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和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会计作为经济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影响,会计信息在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其他投资单位以及投资公众之间具有资源配置信号的引导性作用,也是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决策及社会公众投资决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通过会计的反映和控制等基本职能,维护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所以,科学发展观是更新会计理念、推进会计理论创新及会计实践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思想武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会计理念的科学性源于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和先进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会计理念,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树立科学的会计理念,就是要求会计理论创新。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和部署展开研究。所谓科学的会计理念,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会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会计工作的根本目标,把提高依法会计能力、实现会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作为有效履行职责的重要途径。人本会计观是将科学发展观应用于会计领域的重要理念创新,科学的人本会计观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二、人本会计观的提出:基于企业产权理论和博弈论的视角
长期以来,会计的发展都是在物本理念的指导框架下进行的。物本会计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这种体系上的“完美”却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成了未来会计改革的桎梏。当前,
会计学界实际上主要在从事现有会计体系的完善性研究。即便如此,传统的物本会计模式在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环境下已经暴露出较大的不适应性,会计信息越来越失去其相关性。如果说会计造假给整个会计行业带来的是诚信危机,那么,传统的物本会计模式将导致会计信息的模式性失真,使得会计行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挑战。会计是一个人造系统,有其普遍的自然属性,更有其特定的社会属性,不能依靠自然选择来自发地改变会计基因,必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会计观,并以此为指导积极探索会计发展的新途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从企业产权理论及博弈论的视角透视传统会计模式的缺陷。现代企业是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契约,会计模式的选择建立在两种资本所有者讨价还价能力的基础上。会计的社会属性因产权主体元数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而体现为阶级性或公允性(邓永勤等,2006)。其实,即便是多元化构成的组织,如混合经济,其会计制度也是代表不同利益的产权主体之间相博弈的结果,显然,这种利益和公允性都是为产权主体所代表的特定群体服务的。无论是单一产权主体还是多元产权主体的会计模式,都是围绕主体利益所展开的单人博弈或者多人博弈。所以,现阶段会计的社会属性最终可以归结为产权属性。西方国家无产阶级这部分劳动力迫于生计不得不受雇于资本家,人力资本被强制性地沦为物质资本的附庸,资本家凭借对物质资本产权的占有,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奖金等形式来实现其所谓的“等价交换”原则,以此掩盖剩余价值创造的真正机制,剥夺劳动者对剩余价值的要求权,物本会计即是在此种条件下达到的一种博弈均衡。其实,工资、奖金不能涵盖所有的劳动者权益,它们只是劳动者权益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属于补偿劳动者人力资源消耗的必要费用支出。在资本主义国家,这种“物是人非”、会计核算见“物”不见“人”的物本会计模式具有鲜明的利益取向,即服务于唯一的产权主体——物质资本所有者。近年来出现的管理层股票期权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从实践的角度证实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博弈能力的增强,其在参与公司治理过程及价值创造与收益分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活跃、最有创造能力的因素,是企业价值增长的源泉。世界银行采用的计量国家财富的方法中,以人力资源(占64%)、产出资产(占16%)、自然资源(占20%)三方面计算。随着社会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人力资源所占的比重有不断加大的趋势,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的财富引擎。企业的竞争能力日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产品中物质的成分相对在减少,知识的成分在相对增加。在一些新兴行业,人力资本甚至取代物质资本成为整合资源的主导要素。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比重不断增长,客观上提高了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签订企业契约过程中的讨价还价能力,持续进行的动态博弈将不断打破原有的均衡,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分享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上将日益占据先机。传统的基于物质资本中心论的会计模式在新的会计环境下具有较大的不适应性,应打破物本会计体系的长期超稳定态,大力倡导科学的人本会计观,对物本会计进行改造、拓展和提升,将人本因素引入会计核算和报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