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我国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主要关注词汇、语法、语篇等语言知识教学,很少关注基于阅读文本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对于文本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文化内容的分析、讨论则更少。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着力开展内容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在建构语言图式的同时,建构文本的内容图式。
二、内容阅读教学设计的基础
开展内容阅读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树立明确的内容阅读教学意识,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既要设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建构相应的语言图式的教学目标,更要设定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建构相应的内容图式的教学目标,从而通过内容阅读教学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目标的统一。
开展内容阅读教学,还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把握阅读文本的内容特性,尤其是文本的价值取向、作者的情感态度、文本的文化内涵等。任何一篇阅读文本都必然呈现着文本的内容,表达着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在分析阅读文本,尤其是作为课文的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广泛了解作者背景,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准确把握作者写作意图,不要只是把课文当做呈现语法的语言材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文本,尤其是课文。对于阅读文本的内容图式,我们还可以采用批判性话语分析,进行深度的理解与分析。在具体的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进行深度把握:What opinions/facts/examples/terms did the author mention in the passage? For what purpose(s)did the author present these opinions/facts/examples/terms in the passage? What is the climax of the story? For what purpose(s)did the author present this climax/turning point? For what purpose(s)did the author write this passage? For what purpose(s)did the author write this passage in this way?等等。
开展内容阅读教学,还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为广泛的内容图式,对阅读文本有着较为敏锐的理解、感知与认知。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广泛的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图式,从而更加合理地开展内容阅读教学。
三、内容阅读教学设计步骤
(一)分析阅读文本的内容图式
开展内容阅读的前提是教师准确把握阅读文本的内容图式,所以设计内容阅读教学,首先要做的、必须要做的即是分析阅读文本的内容图式。主要从以下要素进行分析。
1.阅读文本的主题(theme)
任何阅读文本都有着清晰的主题,比如乌鸦与狐狸的故事具有“不要听信奉承”的主题,侠盗罗宾汉的故事具有“反抗暴政”的主题,科学实验的文本具有“追求真理”的主题,尤其是文化内涵很丰富的文本,其主题更需要深层分析和把握,如奥德赛的故事、科学与上帝关系的论证文章等等。
2.阅读文本的体裁(genre)
文本的体裁也会对文本的内容内涵有影响,如新闻与科学论文的体裁不同,对同一科学发现的阐述的主题则也会不同,新闻报道袁隆平院士的水稻试验田的产量,重点在于产量的多少,主题在于“新的水稻育种技术成功”,突出的是“中国取得新的科技进步”;而科学论文说明分析袁隆平院士的水稻试验田的产量则重点在于产量如何达到这一数量,主题在于“新的水稻育种技术得到科学证明”,突出的是“科学精神”。
3.阅读文本的细节与顺序(details and sequence)
文学作品的细节与故事发展顺序,会对文本主题形成影响,如《水浒传》中是宋江先被招安再打方腊,还是先打方腊再被招安,会对故事主题形成重大影响。科学文本更会受细节与顺序的影响,从实验到结论,是归纳,从原理到应用,是演绎。先说明具体事例,再得出结论性阐述的新闻,具有西方的文化特性。先说明结论,再用具体事例补充说明的新闻,具有中国的文化特性。显然,理解文本主题需要分析文本的细节与顺序。
(二)设计内容图式理解活动
内容阅读就是要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建构相应的内容图式,这就需要相应的内容理解活动,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教师直接分析、讲解阅读文本的内容图式
这一方法适合阅读文本的内容图式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把握或者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以及进行内容阅读的开始阶段。如奥德赛的故事,其文化内涵,尤其是其精神价值,是需要通过数千年来对故事文本内涵的深层解读,故事的内容图式已经非常清晰(如回“家”的内涵,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过程的内涵等等),但奥德赛的精神意义是中小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难以理解的。所以阅读奥德赛的故事这样的阅读文本,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分析、讲解其内容图式,尤其是其象征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或班级讨论分析归纳阅读文本的内容图式
这一方法适合通过讨论分析能够获得内容图式的文本的阅读。如Alice in the Wonderland这样的文本,学生可以通过生活经历、阅读经历等,理解阅读文本中的相应内容,比如会说话的动物、扑克牌士兵等等,都只是各种已知要素的组合。
3.学生课前通过阅读,分析归纳阅读文本的内容图式,教师检查并给予反馈
这一方法适合资料容易获得的内容图式。如阅读关于哥白尼的文章,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哥白尼不敢在生前发表他的着作、公布他的学说,但说明这一问题的材料很多,学生很容易找到这些材料,这就可以让学生课外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教师进行评价反馈。
(三)设计语言图式教学活动
内容阅读教学之所以能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整合的教学目标,就在于内容阅读教学不仅突出对于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强调对于理解阅读文本所需的语言知识、阅读技能的教学。
很多阅读文本中,尤其是作为课文的阅读文本中,都预设了语法、词汇教学目标,这些语言图式都是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建构的。
阅读理解任何文本都需要运用阅读技能、方法与策略,所以任何内容阅读活动都可以用于培养阅读技能、方法与策略,而且可以用于培养任何阅读技能、方法与策略。这里以如何设计培养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的阅读技能为例,说明如何在内容阅读教学中设计阅读技能培养活动。
内容阅读中对于分析把握阅读文本的主题要求较高,而《课程标准》“分级标准”三级阅读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抓住大意”,五级阅读技能标准中就有明确的“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的技能目标,所以我们实施《课程标准》,就需要培养学生抓住大意、归纳主题观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