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关键词]外语能力素质 教育 外语 学习 技能(2)
2013-07-19 01:00
导读:(一)帮助学生学会五种基本的学习技能 1.五种技能。 (1)时间规划和管理 学校教育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要处理好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师
(一)帮助学生学会五种基本的学习技能
1.五种技能。
(1)时间规划和管理
学校教育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要处理好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按照“精讲多练”的外语教学原则,通过讲解、提问、重复训练等方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唤醒学生有效利用学习时间的意识,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对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仅局限于布置作业、提出思考性问题、以及课堂小测验等方式。在倡导自主学习的今天,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准确评价自我,达到自我监控,从而有目的地根据自我学习结果来调整xl,-所学内容应投入的精力。
(2)提问与摘要
学校外语教学是以教学大纲、教材为核心开展,通常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体系、结构、知识的内在联系。xl,-~生的要求是准确的记忆、熟练的应用。这对外语技能的提高是必要的。以自主学习为目标的外语教学是围绕训练学生提问意识,让学生在掌握词汇、语法、修辞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文章,抓住难点重点,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展开的。做摘要是有效、准确地记录搜集到的重要内容,系统整理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的过程。学生会提问、善于做摘要实际上就是掌握了两种自我调节的技能。
(3)记录
记笔记是自我调节学习技能中一向复杂的任务,它包括倾听、分析、选择和书写等一系列活动。记笔记包括记录和修改两个步骤,记录策略的主要功能在于促进信息提取,便于日后
复习;修改策略的主要功能在于促进记忆。持续修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内容。目前我国的基础阶段外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用外语授课的情况很普及,用外语记笔记,在提高外语听、写、记忆能力方面有积极意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4)
考试预测和准备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教学是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还是围绕着人才能力培养来进行。考试作为教学、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素质教育中仍然会发挥重要作用。影响考试的因素很多,如外界压力、疲劳、重视程度等,尽管如此,有良好的准备才可能取得好成绩也是不争的事实。充分的考试准备是指学习期间的定期复习、考前的系统复习和考后的总结性复习。良好的复习在于对知识重点难点的认识、掌握,由此也得出恰当的预测。提
高考试预测能力,可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也减轻考试焦虑。
(5)
写作与表达
写作贯穿外语学习的全过程,与会话共同构成外语表达。作为外语技能之一始终受到重视。写作过程中需要考虑文章结构,词汇、语法、句型的准确运用,修辞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对外语语言运用的准确程度要求得更高一些,因此,与围绕一个话题会话相比,学生在动笔之前往往已经存在困难心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对外语语言运用、外语思维的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
2.技能训练策略
对上述五种外语能力的培养可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人手开展训练。自我效能是指对自己的学习或操作可能达到的水平的一种自我知觉或信念。建立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模式通常需要自我评价一目标设置一学习策略执行一学习结果监控这样一种循环模式3j(,从而评价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之间的联系。
外语教师在训练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利用有效学习时间;通过家庭作业、测验、阅读理解等,指导学生对自己现有外语水平做准确自我评价;让学生思考目前自己所运用的学习方法的不足之处,据此制定计划,设置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评价新策略的有效性,总结以新的学习策略学习后所获得的成绩,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当学生逐渐完善自我效能感时,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效率以及完成其他任务的自律性也会大大增强。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促进思维的教学策略
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脑内的加工过程,注重教学操纵和对学习的量化研究。学习和思维不是彼此独立的,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学会了思维,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思维是成功的关键。按照斯腾伯格(Steniberg1985,1988,1996)的思维三元理论,思维可以划分为: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分析性思维涉及分析、判断、评价、比较、对比和检验能力;创造性思维包含创造、发现、生成、想象和假设等能力;实用性思维涵盖实践、使用、运用和实现等能力。通常能很好的运用三种不同思维模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人表现为智商较高。
目前我们教育评价的缺陷之一就是课堂和测验只重视分析性思维而忽略其他,三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上述三种思维的平衡(Steniberg,Wanger,Williams,&Horvath,1995),这一理论表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智力不只是IQ,智力是可以改变的(Steniberg,1986,1987)。因此以外语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智力水平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外语教学中可以选择以下三种促进思维的教学策略:讲解策略,提问策略和对话策略:
1.讲解策略
是以讲课为基础的策略。教师把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机械地学,不存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一策略运用得当,可以传达大量的信息。
2.提问策略
是以事实为基础的问答策略。教师通过提问向学生提出大量问题,以引出事实,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以“是”、“好”等简短回答反馈,师生互动频繁,学生间互动较少。利用这种策略教师可以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启发学生的思维,发现教学疏漏,成为衔接另外两种策略的桥梁。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对话策略
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它鼓励师生间的互动,这种交流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教师通过提问刺激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没有
简单的正确答案,师生界限模糊,教师更像向导或协助者,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多于其他两种策略。对话策略更适于启发高级思维和外语课堂讨论。
上述三种策略在外语教学中都有实用价值,教师具体采用何种策略要依据教学目的而定。在外语思维培养中,教师还应该澄清以下几个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