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方外语教学理论对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影(2)
2013-09-10 01:12
导读:根据多元智力理论,高中学生的智力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在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方式,使学生能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高中学生的智力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在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丰富教学内容,运用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方式,使学生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例如,运动智能较强的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比赛、球星等相关知识和自己喜欢的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学习,如分组讨论、个别
辅导、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电子论坛、原版声像资料等等。此外,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智力特点,指导他们充分利用智力中的优势,帮助他们改进智力中的弱势。
在“后教学法时代(post-methods era)”占据重要地位的折中教学法理论启示英语教师在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教学方法,而不能拘泥于某种单一的教学法。折中法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实际情况出发做出的选择。许多外语教学研究者预言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折中主义的教学法将会成为一种趋势(莫锦国2003:17)。
根据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在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课件中要插入足够的图片、音频以及视频文件,以增加语言材料的趣味性。在设计warming-up questions,pre-reading questions和reading questions时,要多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和熟悉的“可理解的”的问题,并注意到这些问题不能太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i+1”的原则,使学生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也可减少学习时产生的“焦虑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在设计post-reading questions ,language study, practice, consolidation 和 revision等教学环节的课件时,要注意“输出理论”的应用,尽可能设计多种多样的和所学内容有关的活动,如复述、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和写作等,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有话可说,以达到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出”。尤其是每个单元的小结,可用听写的方式总结学过的重点单词、词组和句子,这样可提高输入和输出的“重复率”,检验学生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英语知识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要注意图式理论的运用,多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各种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知识。在设计warming-up和pre-reading这两个教学过程的课件时,要运用大量和学习的单元主题有关的图片、动画、歌曲等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图式,使他们尽快进入所学内容,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在建构文化图式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在课堂上要以中国学生易产生的文化背景错误为重点,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不同层次的英语文化,同时,也要注意非语言文化因素,如各种身体语言的差异,以帮助理解交际中的“跨文化”知识(许秀云,2003:72)。
在设计高中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阅读课的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阅读模式理论。在阅读的整体教学时,首先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的理解,通过引导、分析来培养学生运用scanning和 skimming的阅读技巧和指导学生理解、概括和总结课文的段落含义、中心思想,从而对阅读的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样的教学安排就是运用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在学生对文章的背景知识和大意有了总体的了解后,再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词组和难句、长句以及一些重要的语法现象,即知识点教学,从而注重从词到词组再到句子再到段落以及文章的进一步理解,这其实就是在多媒体教学时常见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的运用。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平行(或交叉)处理模式”,在阅读中,注重词汇教学的同时,注重背景知识的结合。
三、结语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在2005年的普遍实施,高中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视觉和听觉手段,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要开发和利用网络等多种资源,努
力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26)。在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拿来主义”,用科学的、先进的语言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和武装自己的教学。本文在简要地介绍了西方现代外语语言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理论在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对实施新课程标准时代的英语教师定会起到启示作用。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参考文献】
[1]Gardner,H.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M].New York: Basic Books,1983.
[2]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3]何广铿.«英语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4]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
[5]马丁 韦德尔(英)、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和实践»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6]莫锦国.“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3(6)
[7]彭立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M].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8]孙桂英.“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9)
[9]王楠、王星.“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设计”[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
[10]王世庆.“多种智力理论与多媒体外语教学”[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
[11]王湘玲、宁春岩.“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主义教学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6)
[12]王毅敏.“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情境教学”[J].外语教学.2003(3)
[13]许秀云、曹春春.“图式与文化”[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
[14]张正东.“语言知识是外语教学的立脚点”[J].中学英语教与学.2003(1)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