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翻译对比法
王佐良先后于1984年、1985年在《翻译通讯》上发表了《翻译中文化比较》和《翻译与文化繁荣》两文。他以丰富的实例说明:“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翻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吕淑湘先生也说:“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知识广博。可见,积累掌握文化知识,了解背景知识对翻译者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对保证译文质量,促使译者忠实、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精神风貌等助益匪浅。”(2)所以我们在做翻译练习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英语式汉语或汉语式英语,这些都是阻碍我们用英语交际的因素。如:在翻译“我们通过实践来学习英语”这句话,学生用英语表达时写成“We through practice to study English.”,可见,学生在翻译时受汉语干扰严重。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将那些突出反映目的语文化特征的词汇、句式、篇章结构等语言项目提取出来,与母语进行对比,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异同所在,选择最佳的对应方式。
四.文化旁白
文化旁白是指在介绍有关语言知识内容时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例如:在讲到有关圣诞节时,可以顺便介绍圣诞节的缘由、庆祝方法和习俗;在讲虚拟语气的礼貌用法时,可以见缝插针地讲解英语国家人士的交际习俗和规则。“文化旁白”也可以是“文化渗透”在某一个语言上的扩展,例如:在讲到英国人惯用天气打开对话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由于英国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雨水特别多,随时都会下雨,所以他们出门时特别关心天气,就像我们中国人关心温饱问题一样,总是以吃、穿来打开对话。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打招呼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其实人类的心灵有共同之处,关心什么就谈论什么,只是世界范围内的人关心的问题不同而已。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收集和利用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样的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他们最重要、在节日如何庆祝等。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通常用拥抱或接吻的方式向他人表示祝贺,而在大多数的东方国家里,人们是用握手的方式来向他们表示祝贺。又如讲到“house”(房子)一词时我们怎么用语言解释也不如用图给学生展示一下“house”在英语国家指带有花园和游泳池的小洋楼。我们城里人居住的套房不是“house”,而是“apartment” 或者“flat”。所以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比教师的讲解更生动,形象,也符合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只是这种方法要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总之,文化教学和语言一样,没有定法可言,但是教学有法,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一定能找出更好的文化教学方法。在本文中,笔者论述了课内教学文化知识的方法,但是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内所能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 ,而文化的内容是包罗万象,涵盖甚广的,所以我们仅靠课堂上的时间和老师一个人的努力来完成文化教学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主要是通过在课内所学的文化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继而教会学生在课外去学习和积累,可以通过阅读报刊杂志,文学作品以及利用现代多种传媒工具来获取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这样把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学发展到自学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德国著名学者恩斯特.卡西勒尔发表过一番评论:“当领悟了外语的‘神韵’时,我们总会有这样的感觉: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有着他自己的理智结构的世界。这就像在异国进行一次有重大发现的远航。”3如果我们的外语教学能够使学生感觉了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还愁我们的教学效果不高吗?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