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小学英语导学训练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与实践((2)

2014-01-29 02:35
导读:5.以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为目标。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交际功能。为交际运用英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听、说
5.以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为目标。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交际功能。为交际运用英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以便交流信息和进行交际。没有语言交际实践活动,就谈不上有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的英语教学属启蒙阶段的教学,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口头交际能力,为升上中学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初步的基础。
  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中,上述"五为"的教学思想,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我们应从整体上加以理解和把握,并在教学中努力予以实践。
  (二)导学训练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及其操作
  教学实践证明,需运用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去实施导学训练的教学模式。
  1."双序"的有机统一。所谓"双序",一是指教材内容的科学逻辑顺序;一是指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顺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导学训练,努力把教材内容的科学逻辑顺序转化为学生学习(思维)的心理逻辑顺序,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优化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
  2.多种语言训练方式的有机统一。在语言教学中,其训练方式可包括视、听、说、读、写、议、思、练等等,每一种训练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发展智力都有着其独特的作用。通过各种基本训练方式的综合运用,优化课堂教学。
  3.多种信息交往形式、方式的有机统一。所谓课堂教学的信息交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的师生相互进行语言操练的活动方式。可分为个体、小组、集体交往和师生交往与生生交往几种类型,由此产生出"师生交往"方面的"师--个人"、"师--小组"、"师--班"和"生生交往"方面的"个人-- 个人"、"小组--小组"、"个人--班"的课堂教学的六种最基本的交往形式。从信息传递来看,可分为"单向式"、"双向式"、"多向式"和"环式"四种交往方式。英语课堂教学要做到多种交往形式、方式的有机统一,有机地融汇个体、小组和集体的语言操练,提高语言训练的强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白云区小学英语练习课"四字"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思想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体现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和优质高效的教学效能观。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训练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为目标。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的"导"和学生的"练"至为关键,教师引导得法,学生训练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功能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兴趣盎然地参与练习课教学的全过程并尽其所能达成相应层次的教学要求。
  2.学生能按要求参与各项听、说、读、写的机械性、意义性和交际性的语言操练,按质按量完成练习课的学习任务。
  3.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种组织形式、训练方式的语言操练和参加评议、交流活动。
  (三)活动程序
  导(导入新课)霾(复习检查)隽(练习巩固)銎(评议总结)
  (四)模式操作

参考资料:
  1.吴也显:《教学过程的系统观》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2.邱才训:《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施特征》1999年第1期《广州教学研究》
  3.广州市教委教研室:《广州市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1997年7月
  4.广州市教委教研室:《关于开展第二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的工作意见》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