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改革((2)
2014-04-10 01:11
导读:当然,有人认为四、六级改革后,合格证书的隐退也掩盖了那些本来就不可能及格的考生的劣势,但让我们看看这新的计分制吧。自2005年6月的考试起,改
当然,有人认为四、六级改革后,合格证书的隐退也掩盖了那些本来就不可能及格的考生的劣势,但让我们看看这新的计分制吧。自2005年6月的考试起,改革试点院校四级考试的分数在经过加权、等值、正态化数据处理后,将报导均值为500,标准差为70,成绩全距在290分至700分之间的正态分,不设及格线。这一连串的
数学术语就已经让教师晕头转向了,还怎能明白地掌握学生在听、读、写、译各方面的长短优劣呢?就算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向学校提供四、六级考试分数解释,可谁又会向更看重这一分数的用人单位去解释?短时期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将促使学校和社会又会出台新的衡量标准。目前就有这样一个新的及格线——420分,学生仍然得像征服过去的60分一样去征服它,以赢得一份工作的准入证。
2 理性人的行为是追求效用和利润的最大化。经济学假设生活中头脑清醒、思考能力的人均是理性人。理性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争取效用和利润最大化来进行的(这与自私自利无关)。效用是理性人从其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感。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学生当然属于理性人。他们学习英语的成本除包括体力、脑力、财力及时间这样的实际成本外,还包括在这段时间中,不能去做他们更感兴趣的事以及从中获得好处的机会成本。而在四、六级考试制度’的指引下,他们会觉得学习英语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这一考试的合格分,从而也帮助降低他们就业的风险,这样的收益,会使他们不计成本地去努力获得。所以,大学生们会不顾英语学习途中的美景,直奔四、六级考试的“圣坛”,去感受他们认为很苦却也值得的效用。
3 大学生对考英语四、六级的看法陷入了“囚徒困境。”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大体是说自己与有利益关系的他人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博弈,自己最终会去做在该条件下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个条件下,“囚徒困境”主要是圈住了那些本来对英语有着广泛兴趣的学生。假如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兴趣广泛,爱听、爱说、爱看各种英文读物,感受西方文化,而在四、六级合格成绩是某些理想工作的准入证这个条件下,别人都为准备四、六级忙做题,那么他(她)也只能放弃兴趣,而投身于单调的题海中;即便别人没在准备四、六级,为了那张准入证,他(她)也更得抓住时机“丢西瓜,捡芝麻”来暗中集聚自己的绝对优势。因此,该学生与他人博弈的占优策略便是抹杀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去接受应试学习。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不失为个人的理性行为,但在学习一门语言的问题上,个人看似的理性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每个理性学生都会在心里与别人进行博弈,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包括高中时英语水平很高的学生),而只顾考四、六级。这样的占大学生总数的绝大部分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直接导致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容乐观的局面。
4 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边际收益递减。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是指人在最后的一单位投入中所获得的收益。经济学中认为“理性人是在边际上作决策的”。笔者认为这一点完全能解释大学英语逃课的现象。被四、六级统治着的大学英语课堂也不一定永远被大学生买账。由于内容的单调,收效的迟缓,教室中共有资源稀缺而带来的不方便都会使学生越来越觉得在未来的英语课上收获不多,边际收益递减。当他们终于有一天耐不住英语课以外的吸引力的时候,他们便逃课。英语课被他们无意识地认为收益为零。
三 建议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本着黑格尔“存在就是合理”的朴素道理,这里并不是在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没有它的必要,但总觉得这种应试教育是拖了中国英语教学的后腿,也怕会拖中国前进的后腿。因此愿提出几点帮助这一制度改进,但有待于实践证明的建议。
1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应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那样,改的是社会对四、六级考试的旧观念,革的是教师教学中的旧方法,而不要利用它给学生添加太大的压力。如果哈佛只招收英语好的学生,那么几乎每个美国人都能上哈佛了!用人单位用那一纸四、六级成绩单做指标,而哪张成绩单能帮它与老外洽谈业务呢?况且如果有些人过了四、六级是一个比较优势,那么其他人在其他方面的比较优势就不算数了吗?在我国目前大中小学对汉英两种语言的教育中,英语教学呈现出帝国主义趋势,对现代中国人从小对自己国家的文
化学的又怎么样呢?一个企业团队,如果拥有深厚的本民族文化底蕴、大量的本国通和适当的
外语精美,那么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更显得游刃有余了吗?用人单位如果要聘用英语好的员工,那么可以让他(她)当面和老外聊一聊,或写一篇英文策划,这不都是陶炼真金的好方法吗?用四、六级合格分的压力压出的只是不会应用的“英语人才”。其实,学习是不应该有压力的;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而情愿的事情。自由自在地汲取另一种语言背后的知识和智慧,为我所用,能不快乐吗?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地区间、学校间的资源分配是不均等的,这使得全国大学生英语水平也是不平衡的。考试改革应根据这个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不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的教学要求;甚至可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
3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其改革给了学生更大的压力,更深的迷茫。笔者认为这种压力更应该落在大学英语教师和学校身上,使我们认清真正的英语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风格,不再迷茫。改革在各大高校是平稳地着陆了,可我们英语教师的心能平静吗?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是唯四、六级考试马首是瞻;还是继续与学生共享英语语言的精髓?我想我们期盼的还是后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英语教师有足够多的途径,足够多的办法让学生感触到外国的语言文化,在异国文化与本国观念的比较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趣味和生命的意义,这难道不就是我们教育的初衷,不也是现代教育的真正价值吗?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王颖 马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