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改革(

2014-04-10 01:11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改革(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首先指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试

    摘要:首先指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试行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不乐观现状。针对这样的现状,主要从经济学的几个原理出发,分析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效率的缺失以及在它指挥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最后对大学英语考试和教学理念以及他们改革的方向提出了适当建议。

  关键词:经济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四六级考试改革项目组和考试委员会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下,制定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除改革四、六级考试计分体制和成绩报导外,旨在通过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来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以适应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对我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时至2007年6月,我国听有高校将完成四、六级考试新题型的应用,沿用近20年的老题型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我国考试相关领导部门难道仅仅是为了改革四、六级考试的形式和体制才动以如此决心和力量吗?显然,通过考试改革来推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强、文化功底深厚的新世纪人才,这才是我们一切教育改革的初衷。90年代起,英语测试专家D.Wall和J.C.Alderson对考试后效开始进行仔细、系统的研究(walland Aldersonl993),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假设并进行了论证。Wal(2000:507)指出:“对考试的评价不应简单地以其‘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eeieney)为标准,而应该考虑其是否具有‘教学效益’(edueationally profitable)。只有当考试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利大于弊’时,才能认为该考试是‘有利可图’的。”那么,改革了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没有把被某些人认为是“困扰我国教育的一个毒瘤”的大学英语教育引领到一个新境界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感受,结合与别校同行的交流,简单描述一下改革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一 现状
  
  可以先用一句恶言概述学生眼中的大学英语课——如嚼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看似受改革影响最大的学生不得不放弃“英语是一种美丽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的信念,从步入大学英语课堂就开始为通过四、六级考试盘算,收集各种考试习题,困惑于死记硬背还是忘的单词,低调应对课堂口语练习和老师提供的背景信息。尤其到了该“考试”的学期,更是抵触其他英语输入,自觉把与“考试”无关的书籍束之高阁。而看似受改革影响不大的大学英语教师,也的确没有遵循改革的要旨,带领学生们展开题海战术,放任他们走向英语学习的迷途。(笔者了解到许多学校在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期中,教师课上主要让学生做成套模拟题,试图从中抠出那些看似适用于每个人的答题技巧)。
  以上较为普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很难说就是由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其改革直接导致的。但对于后者的“效率,兼顾公平”早已有众多学者、教育家提出质疑。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从经济学的角度再来分析一番这一制度及其改革的效率与公平,也许更能一目了然吧。
  
  二 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下大学英语教学低效的原因
  
  1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数仍然是一个门槛。经济学告诉我们,在劳动力不均质的条件下,雇主与雇员的信息不对称,雇主无法如雇员一样知道雇员自身的生产力。由于测度雇员能力的成本太高(如适用半年),所以,雇主就借助另外一个与能力相关的指标——大学英语四、六级分数(改革前是合格证书)来区分所要雇用的人员的综合英语水平。由于四、六级考分被认为是传递英语能力的一种信号,因此,它就成了某些行业或企业的进入障碍。我们在太多的招聘广告上看到“英语四级以上水平”的字样。这样的指标化,其收益是雇方可能招到名副其实的英语高材生,但笔者认为更多的是抬高就业门槛,缩小筛选范围,减轻雇方选拔工作量等方面的收益。看似留下较少的人争夺某一职位,但实际却提升了就业压力。而这样的指标化,其成本却十分可怕。一方面,它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如前所述,学生和老师会用两年英语学习中的相当多的时间来赶做大量习题。改革后虽增加听力理解和阅读题型,可大学生主要还是针对考试而练习,而非出于运用而练习。改革后仍没涉及普遍的口语测试,因此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仍是“金口难开”,教师正面褒奖的激励仍不及考试对口语考察的反向激励来得猛烈。因此,改革后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口语测试的缺失直接决定这次改革“换汤不换药”的性质。效率何在?指标化可怕成本的另一方面表现在,有指标,就会有虚假,类似于经济学中所说的“寻租”。这个社会为大学生英语水平设定的指标使得四、六级考试试题答案有了供求市场。试题不可思议的泄漏,答案疯狂的交易,考试中的铤而走险,甚至找工作时对成绩的篡改,很多方面似乎都在挑战着这一全国性大学英语考试的威信,挑战着大学英语教学的神圣。弄虚作假的结果是那些真正有才华,真正用心掌握英语的人往往玩不过那些没有真才实学,擅长于投机取巧的人。公平何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王颖 马晓航
上一篇:语用能力与英语学习(1)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