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视角下的中西恭维语对比
2014-07-13 01:25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语用学视角下的中西恭维语对比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英语专业本科一、立题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
英语专业本科
一、立题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含文献综述)
立题意义
恭维语是一种礼貌语言,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起着缩短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维系人际关系、开启话题以及缓解矛盾和尴尬等作用。因其特殊的交际功能,恭维语成为人们在社交场合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言语行为。但是,恭维语不只是一种言语行为,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其运用和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西方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群体,必然会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交际规则等。这就决定了中西恭维语在实施过程中会有诸多方面的不同,这些不同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感情破裂、生意失败等等。
因此,中西恭维语的差异对比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通过指出中西恭维语的语用差异,可以让人们正确认识不同文化的人们的审美观点、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避免言语差异引发的矛盾,促进言语融洽,提高中西人民的感情认同,增进中西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传播。从而将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减到最小,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研究现状
因其独特的交际功能和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恭维语就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注意,他们纷纷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恭维语作了严密、系统的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到本世纪初,恭维语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提到中西恭维语的对比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这与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息息相关,因为恭维语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其存在也离不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限制。正如吕敏(2008)在《英汉恭维语对比的语用研究》中所说,我们不但要结合语用制约论的观点,同时也不能忽视文化变异论的观点。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在语用制约论的观点中,学者们争论最多的焦点之一就是恭维语的使用者是遵循Grice(1975)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还是Leech(1983)提出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对此,学者们的态度大致是:西方人多遵循合作原则,而东方人多遵循礼貌原则。黄曼茜 (2009)在《英汉恭维语的文化折射》中指出,自谦敬人乃汉文化礼貌原则的显著特征,故在汉语恭维语中无不体现出贬己尊人的礼貌原则。而在西方人的观念中历来已久的是使谈话顺畅延续的合作原则,故在英语恭维语中也极大地反映出这种合作原则。的确,贬己尊人准则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中国人在听到赞美之词时,往往是否定对方的赞美之词,贬低自己一番,以示自谦。欧美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因他们的话被直言否决而感到中国人不讲礼貌。
在中西恭维语的具体语用差异上,主要涉及到话题、对象、场合、人称、用词、句式以及应答模式等方面。李先进(2008)在《从跨文化视角透析英汉恭维语异同》中提到,恭维语话题的选择过程是一种语义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必须有一套共享的文化和足够的共享知识,须符合社会价值标准,否则会极大影响交际效果。根据Wolfson和Herbert等学者的观点,恭维语的对象往往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外貌或所属物”,二是“成就和能力”。席于霞(2009)在《中西日常交际中的恭维语语用对比分析》中指出,恭维外貌时,西方侧重“刻意修饰的效果”,而中国则倾向自然、未经修饰的外表,“天生丽质”从古到今一直是中国人对女性美的最高评价。席于霞(2009)还说,西方人面对对方的恭维时,总是欣然接受,既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态度,又维护了自己的自尊,同时也给对方一个较为明确的答复;中国人接受恭维时,关键的原则就是谦虚,他们把谦虚当作一种美德。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关于其中的原因,学者们也都做了深入研究。雪征(2009)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美恭维语对比》一文中指出,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制度比较强调社会和集体的力量,不提倡个人突出。一般来说,在别人的恭维面前,被恭维者不应该再提高恭维程度,而是要适当降低对方的恭维程度。而个人主义取向的价值观使美国人崇尚个性自由,他们更倾向于从自我的角度表达其观点和见解,因此他们偏爱使用“I like/love NP”的句式来表达对他人的赞赏。
从以上所述可以得出,中西恭维语对比研究已经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有了丰硕的成果。
存在问题
前人对中西恭维语的对比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研究虽然众多,但缺乏创新,大部分实质上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大多数文章
的例子协同,缺乏作者自己的观点。
对于中西恭维语的具体语用差异,虽然每个人都有新的发现及观点,但缺乏
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归纳。
许多学者都只是粗略分析中西恭维语的差异,并蜻蜓点水地提及原因,却很
少有人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相关对策。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中西恭维语的语用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对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对比、研究。首先结合实例,归纳出当前中西恭维语的语用差异存在的具体方面,并结合语用学以及跨文化交际学方面的知识,分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最后根据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中西恭维语使用中的语用差异,主要是在对象、内容、实施方式以及应答模式等方面进行对比。
2、中西恭维语差异形成的原因。
3、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错误分析。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步骤、预期目的
研究内容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中西恭维语的语用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对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第一部分以恭维语的特点、功能为落脚点,对恭维语作一个总述。第二部分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先是简要阐述Grice的合作原则和Leech的礼貌原则;接着结合实例,归纳出中西恭维语使用中的语用差异,主要是在对象、内容、实施方式以及应答模式等方面进行对比。第三部分结合语用学以及跨文化交际学的知识,从价值取向、高低语境和语用迁移等方面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第四部分根据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如增强文化敏感度,提高语用技能等。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检索法,例证法,比较研究法进行研究。
1、文献检索法:检索有关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及中西恭维语对比等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
2、例证法:结合具体例子,论证中西方人民在恭维语使用中的具体行为,以支撑观点。
3、比较研究法:比较分析中西恭维语的使用差异,从对象、内容、实施方式以及应答模式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研究步骤
1、确定
的研究方向并初步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和信息;
2、理解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有目的的分类,在把握资料的大局后拟订题目,写出提纲;
3、研读学者们对中西方恭维语差异及其原因的见解,系统归纳,具体分析。
4、根据归纳的结果,查阅实例,对论点作进一步补充,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5、总结全文,并作一定的修改润色,最后定稿。
预期目的
对比中西恭维语的语用差异,分析其中原因,提出有关对策;并希培养文化敏感度,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错误。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2009年10月-2009年11月思
考研究课题,初步拟定大纲。
2009年11月-2009年12月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
开题报告。
2009年12月-2010年1月对资料分析研究,撰
初稿。
2010年3月-2010年4月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
2010年4月-2010年5月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
2010年5月-2010年5月17日论文进行第四稿的修改及定稿。
2010年5月下旬做好
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