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英语教学}谈谈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平稳过渡

2014-07-18 01:09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英语教学}谈谈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平稳过渡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吴光红赣州市章贡区章贡中学   341000    &nb

吴光红赣州市章贡区章贡中学   341000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过早对英语失去兴趣的现  以及中小学英语的平稳过渡等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过渡 规范 衔接 提高

 随着英语的日趋广泛运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各学校的英语教学也随之呈现形式多样化,教材版本多种化的局面,进而使将要进入中学学习的小学的英语水平也随之出现了良莠不齐、高低悬殊的现象。有的地区小学开设了英语课,有的农村地区没有开设英语课,有些开设了英语课的学校也由于学生所在不同学校的教师水平,教学条件,学校重视程度等各方面差异,造成学生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刚上中学不久的学生就已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特别是在农村中学,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农村英语教师,深深感到农村英语教学水平和城市英语教学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搞好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尤其难。在此,我想就当前农村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平稳过渡的问题谈几点我个人的看法,并和同行们进行探讨,从而共同推进我国的英语教育事业。
 规范和整顿现有小学英语教学。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英语基础没打好,中学英语相对学起来就困难多了。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才能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
 1、重视小学英语教学,让小学英语课不再可有可无。
 各地区、各学校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是否开设英语课也基本上由各学校自己决定。小学英语课可有可无,不受重视,有的小学甚至没有专职的英语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根本就不开设英语课,然而,农村地区的孩子们一上中学,所使用的教材却是七年级英语教材,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孩子们来说,七年级英语教材无疑是太难了,学生根本接受不了,这样的话他们对英语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兴趣了,这对我们中学教师来说真是非常艰难。有的学校即使是开设了英语课,也是非常不正规,可上可不上,要么被语文或是数学老师占用。另外,教育部门对小学英语课的检查和评估也不像其他科目那么严格。这种政策性的“暧昧” 态度,是导致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各地区应重视小学英语教学,让小学英语课不再可有可无。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广泛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儿童英语学习心理的研究、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材、评估标准和评估手段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应该比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先行一步,但现在却是落后一步。只有在充分的理论研究的指导下,小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才能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理论研究的缺乏,不仅不利于指导小学外语教学实践,也不利于小学外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很多教师不善于把握小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和特点,也没有成功的教学经验 和教学方法可供借鉴,这不仅不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他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影响小学外语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小学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小学英语教师不仅数量少,而且教师的素质没有保证,很多小学聘请兼职教师,有的甚至临时招聘高中生任教。政府一方面要扩大小学英语教师的来源,鼓励师专毕业生到小学任教,同时要重视和完善小学英语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地位,从而吸引更多的英语教师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
 
 二、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
 根据教育学的原理,前一阶段的学习要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打基础,后一阶段的学习是对前一阶段的学习的 深化和提高。这样,不同阶段的学习就能较好地衔接起来,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
 1 、了解教材异同,搞好教学衔接
 当前全国各地区教材版本多种化,就拿我们学校来说三个年级三种版本人教版、湘教版、牛津版,各小学更是如此,多种教材“共存”。进而使将要进入中学学习的小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也随之出现了良莠不齐、高低悬殊的现象。为此,要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使初中新生顺利完成学习过渡,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相同的年龄阶段、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学习环境中,英语学习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因此,即使教材在编排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本质上是一致的。为此,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小学及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详细研读并分析小学及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查找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来确定衔接点,制定措施,从而具体落实好各项教学衔接工作。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们之间英语程度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学生到校后的第一周内我们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测验,结果让大家很吃惊。学生高的分数达到了九十几分,低的只有十几分。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行分层教学。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周边农村,有的学生在小学不正规的教学环境下,不但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而且对学习英语逐渐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厌恶感,一上英语课就觉得像在听天书,不知老师所云为何物。古今中外教育家无不主张“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于英语教学更是如此,如果教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授课,同样难度作业要求学生做,势必会要么伤害了差生,要么耽误了优秀生。因此,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提不同的问题,做不同的要求,留不同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觉得各有所学,各有所获,激活各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英语课上踊跃发言,大胆实践,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各级学生均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优秀生向着更高层次不断冲刺,差生也不再失望,每天都有进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更有利于为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
 3、注意中小学教法的过渡
  刚从小学升上初一的学生,仍然保持了小学生天真幼稚、个性活泼、求知欲旺盛、向师感强烈、不喜欢教师一言堂的呆板教法,也不喜欢教师态度冷漠。他们希望教师教法生动灵活、态度和蔼亲切,并时刻关注他们。但是我们一些初中英语教师由于缺乏对这些年龄小的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研究,在教学方法上便出现了明显的脱节。其实,按照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也应渗透小学的教法,这样才能做好中小学教法的良好过渡,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英语课程。为此,首先要寓教于乐,继续培养他们的兴趣。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学起来就会感到精神愉快、不知疲倦。其次要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和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到意兴盎然,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针对初一学生生性活泼好动的特点,选编一些与音素相关的歌谣、歌曲、谜语、绕口令以及小短文等,让学生在有趣有活动中巩固知识。还要利用直观教具,建立形象思维,用实物、彩图卡片、简笔画或立体投影等教学手段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同时在讲授单词时,可采用以旧词解释新词,以新词造句重温旧词,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做到词不离句,活学活用。在初一的英语教学中,只要重视小学与初一的英语知识的有机衔接和教学方法的衔接,就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兴趣,提高初一英语的教学质量。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指导学生正确的学法 
 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如果学习不得法,就会出现工夫没少下就是没效果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是预习方法的指导。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每课书学习之前,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作业,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的欲望,学生这种求知欲望,在学习中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更大的收益是使学生养成了勤动手查资料、勤动脑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其自学能力。其次是听课方法的指导。英语课上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调动一切感官,养成眼、耳、口、手、脑并用的听课习惯,充分理解并熟练运用所学到的英语语言材料,高效地掌握每节课上所学内容。最后是课外学习方法的指导。学好英语仅靠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应相辅相承,因此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 —— 多说、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搜集。引导学生用观察,发展、归纳和实践的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为学生的终身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只要重视小学与初中的英语知识的有机衔接和教学方法的衔接,就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兴趣,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所以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在初中乃至今后的更高水平的英语学习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为此,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努力,以求得更好、更多的有效方法。


 参考材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英语课程标准》  2001.6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中小学教育与研究》,2005年第5期

    上一篇:英语专业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