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国外外语教学流派与我们中学英语教学
黄荔辉
(莆田第十七中学 福建 莆田 351100)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法;局限性;适用性;互补共存
摘要:单一教学法不符合当今中国中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文章通过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四种外语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认知法、和交际法—其理论依据和特点进行简要描述,指出各自的局限性和适用性。作者认为应依据国内外外语教学法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中学英语教学实际,融合各派合理成分,取优去弊,互补共存,构建适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法。
Way In and Way Out for Ou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Huang Lihui
(No. Seventeen Middle School in Putian 351100 Putian Fujian )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roaches; imperfections; suitability; ecleticism
Abstract: In the author’s opinion, a sole approach is not appropriate for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After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four major methods and approaches that have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ou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t goes on to analyze their imperfections and suitability. It is the author’s view that we should combine the reasonable and applicable factors of different methods and approaches so as to establish a methodology which is suitable and workable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中图分类: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外语人才快速获取信息和独立交际能力的需求不断提高,外语的社会功能已演变成为学习和交流工具。如何“多快好省”地培养国际交往所急需的外语人才也成了我国外语教学当务之急。
传统教学法因无法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而遭到全面抨击和否定。一时间,各种新的教学法纷至沓来。最终,70年代初在欧洲出现的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交际法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的主流方法,倍受推崇、独领风骚。“交际”已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的核心概念,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写入里各级学校教学大纲。
但是,与其它任何一种教学法一样,交际法也不是一种全能的、完备的教学法。随着交际法作为“最佳教学法”在我国外语教学法的全面铺开,其局限性和片面性问题在实际操作也日益暴露出来。
毕竟,如何提高我国外语教学的效率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课题;还需要深入具体的探讨,脚踏实地的实践,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践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存在巨大地区差异、师资差异、教学条件差异和学习者差异的,单一教学法是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教学问题的。 因为没有一种理论能绝对符合现实,也不存在可以超越时空的最好、万能教学法。
多年以来,在外语教学理论界,有一个现象颇值得引起注意:排它性。一个流派现象兴起时,往往以取代已存在的某个或某几个流派为己任,互不相容。而这些互为排斥的派别之间又往往存在形式各异的互补关系,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新陈代谢。事实上,一方面它们的产生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另一方面,它们有处于一个相互联系,取长补短,长期并存的局面。可以说各种方法都有片面性和合理性。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因此,有必要以科学的态度就二十世纪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四种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认知法和交际法—作一番概述,就其片面性和准确性进行客观分析,以深入探索和准确把握外语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对问题有个整体的把握。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指导,根据社会发展对外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际特点,来探讨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学教学的基本道路。
— 、概述
1、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起源于十六世纪拉丁语教学法。在交际法引进之前,一直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其主要特点为: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重视语法教学; 充分利用和依靠母语。反复进行母语和外语互译。
2、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又称句型教学法。它在我国外语教学法发展期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听说法是以美国语言学上的结构主义为其语言学基础,以行为主义为其教育心理学基础,形成了外语学习中的S—R (Stimulus-Response) 即刺激—反应理论。听说法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听说领先;反复操练,形成习惯;教学以句型为中心;尽量避免母语,重视培养学生外语思维习惯;尽量避免和消除学生的错误。
3、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认知法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外语教学。认知法试图用认知—符号学习理论(Cognition—Code Approach)来代替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法强调语法理论知识的重要,被认为是语法翻译法的现代形式。认知法的教学思想来自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心理学。其主要特点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操练;重视语言知识;听说读写并进;不排斥使用母语;错误是可以理解的。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4、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又称功能—意念法(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研究和实践都是交际法独领风骚。其主要理论依据是海姆斯(D.H.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及韩礼徳(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是一种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交际法认为外语学习者都有其特定的对外语的需要;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外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特定社会环境中恰当地、得体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主要特点为:分析学生对外语的需要;以功能意念为纲;教学过程交际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语言材料真实、自然。以语段为教学基本单位;(2)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3)教学活动以内容为中心;(4)对学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容忍的态度。
二、局限性和实用性
任何一种语言教学思想都受特定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的支配。由于受历史因素和文化制约,任何理论和方法都有其产生的时代局限性和地域文化局限性,所以任何一种外语教学理论方法既有其科学的一面也有其片面的一面。这是人类在对外语教学活动的认识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上述四种外语教学法同样也无法例外。
语法翻译法主要缺点在于: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大培养;夸大语法和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比较机械,脱离语言环境,脱离实际意义;只重视笔语,不重视口语。
而听说法的缺陷在于:否定了人的认识能力和智力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机械性的操练不利于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活用语言的能力;过于注重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因此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不能很好地转化为技能,语言交际能力不强。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