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英语教学中语义的模糊性(2)
2014-08-29 01:13
导读:2.模糊语义与歧义的关系 模糊语义与歧义也不相同。歧义是指词语或句子可表达多种意义,而且这些多种意义之间又无多大的语义关联。石安石先生曾说过
2.模糊语义与歧义的关系
模糊语义与歧义也不相同。歧义是指词语或句子可表达多种意义,而且这些多种意义之间又无多大的语义关联。石安石先生曾说过:“模糊不是歧义”。歧义属于言语范畴,它是指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话语所传达的信息,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是指对词语或句子有多种互不关联的解释。歧义有可能被消除,模糊却不能被消除。如She can’t bear children就可以表示:她不能生育孩子和她不能忍受孩子两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下很容易造成歧义。
五、语义模糊性的研究意义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都需要模糊语义的参与。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模糊词语。文学作品具有“模糊”生命,其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描写及情感表述,都要充分发挥语义模糊性的作用。如:“花非花, 雾非雾, 夜半来, 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花非花》)。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也需要模糊语义的调节。波兰语义学家沙夫曾指出:“交际中需要词语的模糊性, 听起来似乎奇怪。但是, 假如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词语中的模糊性, 那么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贫乏, 就会使它交际和表达的作用受到如此大的限制……,人的交际就很难进行”。模糊语言可以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在人们交往中,如果一味地采用清晰、准确、严谨的语言,不但无法满足各种交际的需要,甚至会影响交际目的。运用模糊语还可以使话语听起来更委婉,更能为人们接受,避免精确表述的尴尬。例如:在我国现阶段,很多人失去工作, 我们通常会用“下岗”一词来描述这种状况。下岗就是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意思,而暂时是多久,是一个月还是一年,还是永远都是不确定的。这一词多少比精确词语“失业”更能给人带来生活的希望,因此很容易流行开来。此外,使用模糊语言也可以营造轻松的交际氛围,因为有时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也是出于礼貌的需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使用模糊语言还可以进行自我保护。所谓自我保护,是指“言语交际者在特定语境条件下, 通过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 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尽量避免受损。”在言语交际中, 有时交际一方知道准确的信息, 也知道对方想获得准确的信息, 却故意使用模糊语让本来准确的信息变得模糊起来,其真正目的就是避免承担责任,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例如:
A: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your class?
B:There are probably 50 students.
在例句中,B知道这个班学生的确切数字, 但他的回答却很模糊,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