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 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
2014-08-28 01:44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谈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 中国英语的发展趋势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英语在发展过程 中吸纳了众 多的汉语借词。随着中国在
摘要:英语在发展过程 中吸纳了众 多的汉语借词。随着中国在 国际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汉语借词最终可能会发展成为中国英语词汇部分。中国英语是成长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来交流的,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的英语变体,它受中国文化和汉语思维的影响。中国英语在诸 多层面有着 自身特点,本文在各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考与总结,从中国英语的存在依据、概念界定、语言特征和发展前景四个角度作了分析。
关键词:汉语借词 中国英语 中国文化 汉化思维 发展趋势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面镜子 ,而作为语言最敏感、最活跃因素的词汇,则是观察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窗口。语言之间相互借用是语言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广泛使用 的语言更是如此 。英语发展成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从世界各个语种中吸收了不少词语 ,汉语也毫不例外。英语 中的汉语借词几乎涉及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日常生活等所有领域。根据我国学者的最新统计 ,英语 中的汉语借词有 1488个 (汪榕培,常骏跃.2001)。实 际上 ,日常生活中使用 的,新 闻报刊上出现 的,未被收录进词典的汉语借词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英语中大量涌现汉语借词的现象始于一百多年前 。近年来 ,随着 中国改革开放及对外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 的不断扩大与深入,英语中更是大量借用反映中国文化各方面特有 的事物与现象的词 。如Tai Chi(太极拳 )、Kung—fu(拳术,武术,功夫)、silk(丝 )、mahiong(麻将)、Yangkof秧歌 )、Shi Ching(诗经)、Taoism(道 教 )、fengshui(风水 )、Confucius(孔子)、Mencius(孟子 )、Maoism(毛泽东思想 )、papetiger(纸老虎)等等。显而易见,这些词 一般都表示中国的特有事物或汉语里的特别说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另外 ,新闻媒介也在深深地影响着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中国在海 外发行量最大的《中国日报》(China Daily)以及其他 的诸如 《北京周 报》、《中国建设》、《时代周刊》和一些英文 电视节目,特别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以及互联 网等 ,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 ,也影响着汉语借词的输入。每年《中国日报》所 发布 的“有 中 国特 色的词汇”大部分是以意译 的形式 而出现的。比如 “菜篮子 工 程 (vegetable basket project)”、“乡 镇 企 业(township enterprises)”等。可以预见 ,在这些“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中,一部分词汇将成 为永久的英语词汇,并且随着社会、文化和中国在 国际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汉语借词最终会发展成 为中国英语 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早在 1980年,葛传规先生就提出了“中国英语”的概念。他说:“在 旧中国和新 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imperial examinations)、翰林 院(Han Lin Yuan)、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vement)、白话文 (baihua wen或 baihua)、人民公社(people S commune)、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等,这些不 属于讲英语 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 ,应当称作 China English。”虽然这种提法引起了很多争议 ,但从此以后“中国英语 ”(China English)被学者们广泛使用和讨论 。
纵观诸多学者对 中国英语近二十几年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大家由刚开始对是否存在中国英语提出质疑继而转向对它的肯定与拥护,纷纷为之著书立说 ,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把握。有从下定义着手对其进行界定的,像汪榕培、李文中、谢子君、姜亚军等 ;也有学者呼吁大家对 中国英语进行系统的描述性研究,像杜瑞清和姜亚军等。在一 片拥护声中,也有学者提出告诫如果中国英语一味地强调本土化,会陷入语言虚无 主义的迷 茫中,如邱立 中等。下面借助各位学者的肩膀,结合 自己的归纳与思考 ,谈谈笔者对中国英语 的看法。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一、 中国英语的存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