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情感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占据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笔者通过对情感教学问题的提出,初步探索情感教学的理论依据,并列举数种情感教学的有效途径,提出情感教学在理论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感教学;英语教学;应用
上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北美兴起,对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本主义学者从人格的“自我理论”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语言学习观,即语言学习应视作一个完整的人(whole person)的学习,学习者既有认知思维能力,也有对认知和思维起促进或阻碍作用的情感要求,并不是毫无情感特征的“语言习得装置”(Caracterless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尊重学习者,将学习者视为学习的主体,是人本主义的宗旨。根据这一宗旨,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特点、个人需要、情感状态应该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英语教师应该以积极饱满的热情、乐观的期待活动于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的语言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学习快感化,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而学习者的心理特点、个人需要、情感状态,均属于情感教学范畴。
什么是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指的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本性(natural disposition)、平等(equality)、自由(freedom)、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英语教学离不开情感教学,由于学生个体本身性格、身心状况方面等的差异与区别,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概念(self-conception)的实现,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体验、追求理想的人格、人的自身完美、个性解放,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新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我国古语中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时,才能听从老师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笔者正是通过情感感化,真情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利用教学课程文化中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平衡发展。多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索一种既适合现代教育改革,又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模式。而美国语言学家 Stephen Krashen 创建的克拉什语言习得理论( Krashen ' s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设(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对情感教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如何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培养友好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情感过滤中更有效地学习。具体有以下几种途径:
内容来自ww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