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英汉习语中的文化比较

2014-09-23 01:42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对英汉习语中的文化比较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习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
摘 要:习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从日常生活现象及动植物方面来考察英汉语言中文化同异现象,以求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习语;英汉文化;异同
  
  习语又称熟语,从广义上说,它包括成语、俗语、谚语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汉语习语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同样,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组合结构和修辞方法与英美文化密切相关。习语之所以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和这种历史文化的沉积分不开的。习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在体现语言的文化特征方面,比之其他语言成分更具典型性。因此,考察习语可以看到英汉文化的特定社会背景及发展的文化轨迹。从而比较准确地把握英汉语言中文化同异现象,以求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英汉习语中文化的相似与差异比较
  
  人类共有一个客观的大自然,共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感受,有语言的“共性”特征。一个民族的习语往往又都能在其它民族的习语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例如,英汉语言中都用羊比喻温顺,用钢铁比喻坚硬,用象比喻高大,用狐狸比喻狡猾等。若把英汉习语的喻体作一对比,就会发现形象相同、意义相似的习语俯拾即是。例如: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①No man can serve two masters一仆不能侍二主。
  ②Bitter pills may have blessed effects良药苦口利于病。
  但是,可以看到有些习语尽管意义相似,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却有微妙甚至是明显的差异。例:
  ①The fox preys farther from home兔子不吃窝边草。
  ②He lives with cripples learns to limp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些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在不同语言中表达上的区别突出反映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人们的思想和信仰之中。正是这种在宗教信仰、思维和风俗习惯上的差异才使各个民族的习语各具风采。从习语中可以观察到各个民族相似的或特有的习俗,甚至识见和情感。由此可见,习语是反映民族文化共性与差异性的一个窗口,对习语翻译而言,文化之间的相似性不仅使它成为可能,也为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例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便可找到对等的习语“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而“当着矮人,别说矮话”,甚至可以找到三条相近的英习语:
  ①He that hath one of his family hanged,may not say to his neighbor,hang up this fish
  ②Name not a rope In the house of a man that hanged himself,
  ③Don’t talk of a halter in company of him whose father was hanged
  但是,也可以看到,文化之间的差异给习语翻译带来了困难甚至障碍。以“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为例,“三更”“五更”尚可在英语中找到基本对等的词“watch”,“阎王”在英语中便找不到对等概念了。尽管英语中有“devil”、“satan”、“Prince of darkness”等丰富的词汇,但所指的都是邪恶的神、魔鬼,这与中国神话中的“阎王”相距甚远。在中国传说中,“阎王”作为阴间之神,不仅掌握着尘世百姓的生死,令人生畏,同时他也给鬼魂生前的行为做出判决,是赏罚分明的一个神话人物。这与英语中的“devil”等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因而,习语中涉及到某一文化中特有的事物或概念,往往不容易做到理想的传译。笔者试将习语中所涉及的概念和形象归于日常生活现象及动植物,并作一分析比较:
上一篇:浅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有关大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