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培养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策略(2)
2014-09-25 01:23
导读:2.1 心理素质 英语演讲者的临场心理状况是制约演讲水平的重要原因。影响人心理活动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2.1 心理素质
英语演讲者的临场心理状况是制约演讲水平的重要原因。影响人心理活动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导致英语演讲比赛选手心理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各项:患得患失。有的同学自我期望值太高,将比赛的输赢看得过重,只能接受自己的胜利而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败,这使其思想上产生巨大的压力,压力超过心理负荷而导致过度紧张。
2.2 缺乏锻炼
有的学校为了争取名额,硬是拉着同学参加这样那样的比赛,加之不少的同学平时都很少有语言相关方面的各项锻炼,大多数人的想法是重在参与,特别是在会英语的学生比较少时,这个时候这样的情况就特别的突出。
3 培养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策略
3.1 改革课程设置
在目前的高校来说,很少有学校专门为广大学生开设一门演讲课程,除非是英语专业的,即使有学校开了,也是一门选修课。很多同学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他们的主观认识上,学英语是为了考试,而不是去参加什么演讲,他们只是很片面的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就放弃了。在加上学校的课程设置根本就没这个课程,学生很多会认为这只是课外的事情,可做可不做!
3.2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就象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的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象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外语教学最有害的缺点是讲得太多,练得太少,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除在听老师讲述之外什么也学不到。这个心理素质的提高就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各种各样的
校园演讲活动,不论是中文的还是英语的,都应该去试一试。只有在平时多积累这样的经验,到了正式的场合才不至于怯场,此外,老师应该组织同学在课堂练习中大胆的说出来,并在练习时不断的纠正他们的不足,当然老师也可以在课下的时候给学生
辅导。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3 广泛组织课外英语活动。
采用多种口语训练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锻炼的机会,如学生自编自演短剧节目和角色扮演,举办各种讲座、演讲及兴趣小组、开展英语文化知识竞赛、开办英语角等,使每个学生真正处于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中,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测试,这会促使学生全面提高自己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为了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校条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建立一个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体系,而不是靠单一的搞一些活动和课上有限的练习机会。这个体系应包含课上、课下和校内、校外的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口语水平、语言、文化修养、驾驭课堂的能力、情感教学能力等等。
3.4 教学模式多样化
口语训练是演讲的一个重要形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特别是泛读课上,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人称、时态、语态来表达所学的内容。老师可以按着故事的情节为线索,把重点词句投影到黑板上,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