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翻译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2014-10-22 01:06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浅谈翻译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需求 双语转换 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

  关键词:需求 双语转换 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我国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出发,提出了专业设置应以需求为导向的观点,认为翻译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而传统专业教学模式不适合于翻译人才的培养。

  2006年春,部批准在部分高校试点设立本科翻译专业。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学科体系的健全与发展,不仅是翻译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化,科学与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1翻译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任何新专业的设置,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凸显“应用”特色。也就是说,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社会急需的是高层次口笔译实践人才,翻译专业特别受欢迎,就业率非常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说:翻译硕士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该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正是秉承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国外翻译人才的培养基本上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师资格、评价标准等方面,以培养翻译实践能力为重点。世界卜大约有270多所高校设有翻译教学与研究项目,从02世纪07年代开始培养专门的口笔译实践人员和翻译理论研究人员,授予翻译硕士或翻译博士学位。我国港台地区翻译专业教学也办得有声有色。香港8所政府拨款的大学中有7所都设有翻译系或翻译课程,培养翻译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生。各校办学特色鲜明,针对性强,分别侧重传媒翻译、翻译、科技翻译、机辅翻译、翻译等方向。的一些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面向市场,课程设置强调日、笔译实践,并邀请部分职业译员和高级编审授课。上述国家和地区翻译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

  2翻译人才培养必须以实践能力为重点

  翻译作为一种职业,无论是兼职还是全职,其专业化程度都很高,应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中文幕础和至少通晓一门外语,还要具备一定的学、翻译学和百科知识以及翻译操作技能。翻译职业特殊的技能要求,是现行的外语专业教学体制所无法完成的,有必要引人翻译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翻译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而,目前我国翻译方向硕士生课程设置大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是因为翻译方向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是高校教学人员和科研人员,其培养模式偏重于学术性,在人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等方面,都是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忽视翻译操作枝能的培养,就会导致翻译实践能力偏低,不利于应用型、专业化翻译人才的培养。某大学有一位翻译方向硕士的年轻教师,曾经以自己不擅长于翻译实践为由拒绝承担学校的资料翻译任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翻译理论研究对翻译科学建设无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仅仅懂得翻译理论而不会翻译实践,就无法满足社会对翻译实践人才的需求。在这方面北京外国语大学做得比较好。2010年,笔者曾在北外学院访学,跟翻译方向硕上生听课。他们开设了一门“翻译理论与实践”课,还有一门“翻译实践”课。当然,北外翻译方向硕士生也参与一些翻译项目,比如在我访学期间,他们正跟老师一起翻译一本英文词典,还承担了中央台某些节目的娜革工作。

  3传统外语专业不能等同于翻译专业

  人们往往把外语专业等同于翻译专业,认为凡是学外语的人都会搞翻译,忽视了翻译人才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其实,这两个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根本的差异。

  从教学目标来说,传统外语专业主要培养外语交际能力,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中,“译”只是一种语言教学手段。翻译专业教学则把翻译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从职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在双语交际能力基础上的翻译技能。

  从教学内容来说,传统外语专业主要学习语音、语法、词法、句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用单一的语言(即外语)去进行听说和表达,基本上不涉及双语转换机制。翻译专业则主要学习如何借助语言知识、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翻译职业技能来对原语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并用译入语将所理解的信急表达出来。双语转换机制还涉及到语言学、学、认知学、信息论、跨文化等多种学科,教学中应适当补充相关的内容。

  从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说,传统外语专业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外语交际,以利用各种手段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翻译专业教学所需要的则是双语交际环境,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训练学生用一种语言来理解信息,而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相同的信息。翻译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

  4结语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大量需求,不仅是翻译专业设置的理论依据,也为翻译人才一的培养提供了现实的教学实践墓地。社会急需口、笔译实践人才,因此各类外语院系应把握住这一契机,制定适合市场需求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形成鲜明的翻译专业办学特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上一篇:浅谈苏慧廉英译《论语》中宗教思想的体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