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中西翻译理论的差异性比较及其启示(2)

2014-10-22 01:06
导读:第五,中西方理论立论的实用性与理论性。中国的传统译论注重于实用性,关注翻译理论是否有实际的作用,能否翻译实践,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

    第五,中西方理论立论的实用性与理论性。中国的传统译论注重于实用性,关注翻译理论是否有实际的作用,能否翻译实践,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中国传统译论相比,西方更为重视翻译理论的抽象性、条理性和系统性。他们认为重点在于描述翻译实践后面存在什么样的理论,在于如何从理论角度去认识翻译、解释翻译。

  三、中西译论差异性比较的意义

    首先,通过比较,使我们认识到各自翻译标准的特点和发展轨迹,知己知彼。中同方的翻译理论有其相同的地方,也有差异性。其差异主要由中西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并非反映人的主观愿望和要求。传统的中西翻译标准都离不开“信”或“忠实”,以原文为依据,同时并不忽视读者的接受水平和译文的和价值,只不过在用词上有区别而已。

    其次,认清我们同西方译论之间的差距。现代中西翻译标准都呈现多元发展的格局,但在研究思路和学术视野上,西方似乎更显开阔。西方理论家将翻译置于原文和译文的多维空间,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考察。另外,他们有较强的理论意识,任何研究都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充分运用相关学科的成果,使翻译标准的内涵(指翻译标准本身)和外延(研究方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因此,西方翻译研究成果更丰富多彩。

    第三,学习借鉴西方译论。如果说中西翻译标准真正存在差距,那主要是时间上的先后,西方起步早于我国。尽管目前对西方译论仍处于引进、消化阶段,但是,借助网络媒体和各种现代化信息传递技术,掌握西方先进理论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有了西方的理论作为借鉴,可以避免走弯路,能够在理论上取得更快的进展。当然,应该注意学习西方理论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批判地接受,而不是盲目照搬。

  四、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的对策

    通过对中西方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找到了中西翻译理论差异的一些原因,明确了差异对比的意义,这一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好中国自己的翻译理论,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中国翻译理论有所提高和进步。

  为了赶上西方的翻译理论,中国的翻译理论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对语言学的研究。我们应该从对汉语言的研究人手,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创立适合中国需要的现代翻译学。因为,语言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媒介之一。没有对语言的研究,要研究该语言的翻译理论就是缘木求鱼。

    第二,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我们不能局限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范围和模式,而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真研究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不足,结合中国的实际,探寻弥补的对策,建立我们自己的翻译理论体系。

    第三,进一步提高翻译的地位,充分认识翻译的作用。应该将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一步提高翻译的地位,推进翻译工作。

    第四,加强中国翻译人才的培养,扩大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队伍。只有这样,中国的翻译事业才能繁荣昌盛、继往开来。

    西方译学理论用严谨的概念和范畴、条目分明的分析方法将科学观念引人中国传统翻译研究,体现其显著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优势。西方翻译思想的引进不仅带来新的术语、概念和方法,更意味着一种翻译研究新观念的形成,使中国翻译研究从传统的语范式大幅度转向语言学范式。如果不能对西方当代译论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认真的消化,我们就无法将这种译论与我国传统译学理论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无法在传统译论的基础上有效地推陈出新,发挥西方译学理论的优势。同时,与传统译论相比,中国译论成果从研究视角、理论基础到研究方法都呈现很大的不同。这要求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把西方理论术语移植到中国文化语境中。而是要根据我们汉语言发展的自身特点,结合时代的发展,走出适合中国发展的一条翻译道路。

   [2] 

上一篇:浅谈翻译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