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3)
2014-11-01 01:23
导读:以语用等效为指导原则,灵活采用有效的语言手段,将原文的意图正确地传递给译文读者,使译文读者能够领略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了解作者
以语用等效为指导原则,灵活采用有效的语言手段,将原文的意图正确地传递给译文读者,使译文读者能够领略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了解作者的主旨意图,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是翻译活动的核心和目的。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原文与译文的绝对等值只是理想,在翻译中放弃一个或多个层次的等值常常是不可避免的情况。译者的任务就是要尽量使译文与原文保持最大的等值,即表意、施事和取效三种行为的等值。在三种言语行为无法同时取得等值时,译者应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反映原文作者的主观意图及其对原文读者产生的客观效果,尽可能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感受与反应,必要时牺牲原文语言形式的等值,即舍弃表意行为意义而追求译文与原文在施事行为意义和取效行为意义上的一致。交际功能是翻译的基石,语言形式是实现交际功能的手段。从语用学的角度看,无论译者采用怎样的翻译方法,只要译文能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即原文的言外之力,实现交际目的,它就是成功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