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索性研究(2)
2015-03-05 01:09
导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一项探索性研究。目前,我国的教育理论界也非常关注教学策略的研究,对其进行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水平上,研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一项探索性研究。目前,我国的教育理论界也非常关注教学策略的研究,对其进行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水平上,研究流于理论表层和共性问题,忽视了教学策略在教学第一线的实际运用。同时,广大教师也在探索课堂教学中有关方法、手段的应用,多偏重于解决具体教学情景的策略,而且,教师往往只从自身的角度看待教学策略而缺少对学生的考虑,多集中于微观层次的研究,忽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教学策略的研究。现在我们与高校理论工作者一起合作研究,就可以取两者之长,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以教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学校老师根据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教例,开展教例的分析与研究,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一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在研究中我们确立了三个基本思路。 从寻找问题出发——根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和验证。 从总结经验出发——教师通过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再次运用于教学实践,经加工、提炼、筛选,从而形成教师特有的课堂教学策略。 从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通过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创造性地设计出新的教学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实施、检验。 这种建立在以教学实践为驱动,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出发点的教例研究,是近年来教育界兴起的以描述和诠释教学经验现象为特征的一种方法。它是基于学校的工作实际,源于教师的自我反思,更是对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达到教学创新之目的。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与反思的同时,也体现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因此,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推进新课程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㈢开展研究,撰写教学案例 课堂教学是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比较熟悉的工作,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实施着、工作着,他们都为之付出了自己的能力。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有些是有效的,有些是无效的,有些是以牺牲学生的时间和兴趣为代价的,有些确实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但是我们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能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不一定能有效地设计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为了了解我们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那些策略是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且已形成了具有共性的特别是具有个性的独特的方法。为此,我们首先要熟悉课题组每一个成员的教学水平和特色,进行广泛的听课-评课活动,发现教师中的好的策略,我们广泛地开展了以教例研究为重点的科研活动。 我们所说的“教例研究”其实就是课堂教学个案研究,把教育中的个案研究称作“教例研究”。如果所研究的教例以“课”为单位,称之为“课例研究”也非常恰当。教例研究不同于理论研究的独特性。教例研究剥夺了理论工作者对“教育研究”的专利和特权,扎根于实践的研究也使得课堂教学更具理性和灵性。教例研究打破了教学与研究的传统壁垒,使研究和教学工作融为一体。 自从我校与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开展合作研究以来,我们主要采用“开课-听课”、“说课-评课”、“小组研讨”等方式,共同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进行课堂观察,可以获得对所要研究的教例的现场感。当堂听课,可以观察到许多难以用文字描述的课堂状况,例如课堂生活的整体氛围,教师说话的语气以及言外之意,教师维持课堂纪律、引起学生注意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非言语信号等。这些因素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主动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不亲临现场,参与课堂观察,就难以把它们识别出来。 通过课堂观察所获得的教例,相当直观而且有整体感和现场感。但是,由于一堂课几十分钟里快速而连续发生着大量的人际互动和其它事件,观察者仅仅依靠眼睛看和耳朵听,是不可能生成具有研究价值的教例。观察者在听课时还必须用笔记录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进程,以及课堂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或特殊事件,给后面的评课和研讨活动留下必要的回忆线索。尽管有听课笔记的提示,课堂观察所生成的教例主要还是储存观察者的头脑中。生成于课堂观察、存在于印象之中的教例,使用起来既不方便,也难以准确。 解决上述难题有一个办法,就是像唐路安老师所做的那样,在邀请课题组成员现场听课的同时进行录音,在说课、评课之后尽快整理出课堂教学实录的文字材料。课堂教学实录、教案和课题组成员的课堂观察三者共同生成的教例,既有现场感,使用起来也相当方便。但是,教例的现场感还得要依赖亲历的课堂观察,所以依然有缺陷。 为了弥补上述不足,学校鼓励并帮助教师把自感有必要和大家商讨的课堂教学实况拍录下来,制作成录像带或光盘,并且要求执教者根据录像整理出文字型课堂实录,将它与教案、课堂教学录像一并保存下来,为定期的教例研讨活动作好准备。有了课堂教学录像,教例研究者即使不亲历课堂,也能获得课堂现场感。录像可以反复使用,给研究和讨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还为执教者观察、分析和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了方便。现在的小学教师经常有机会听同事上课,却可少有机会作为一名旁观者去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往往会发现自己平时根本没有注意的课堂行为习惯和言语习惯,甚至可以发现自己上课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和问题,如由于课堂进程过快,错过某个偶然出现的教育契机。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