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诗歌中夕阳意象之崇高美(1)(2)
2015-03-05 01:09
导读:对崇高进行诗化处理的是爱德华·扬的《夜思》中的“第九夜”。他在其中描绘了: 海河山树林石, 耸岬、以及幽深的 地洞, 黑脊、高穹,还有宽广的裂
对崇高进行诗化处理的是爱德华·扬的《夜思》中的“第九夜”。他在其中描绘了:
海河山树林石,
耸岬、以及幽深的
地洞,
黑脊、高穹,还有宽广的裂缝,
造化所成,或时间所铸
尽管这一切对于别人来说看起来已经很伟大了,可爱德华·扬却感到还很不够。“伟大”并不应该是在地球的表面上发现的,而应该属于宽广的天空,那片“心灵高贵的牧场”。他在无限的空间的概念上又加上了时间的无限,他说:
那无际的空间啊,这些漂泊的人
在其中永不停息地流浪,仿佛听到她说
还有一个姐妹,那永不停止的时间
黑格尔说,“崇高是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那些看似无限的对象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它们能够激起人无限的想像。人的胸怀也似乎因为对象的崇高而被无限地扩大,正如《楞严经》上所说: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
三、崇高一天大、地大、心亦大
无论是传统诗歌还是
现代诗歌,单纯写夕阳的总在少数,诗人在进行夕阳形象塑造的同时,更是将夕阳下或人或物诸如山川田野、行云流水、花鸟虫鱼等诸种意象进行细致具体的勾勒,在这些意象的群体合力作用下,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的营造更加完美的深厚的审美意境,而所有这一切根本目的都在于揭示诗人的感情和精神世界。美国诗人亨利·朗费罗的《金色夕照》这样写道: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李书仓
语境与词义新解
谈《百种神秘感觉》的悲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