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及其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1)
2015-03-08 01:44
导读:英语论文论文,For及其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 介词和短语动词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但是结构主义和
摘 要: 介词和短语动词是
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但是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主义等传统的语言学对此缺乏解释力,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费时低效。认知语言学界对现存意义中含有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其短语动词进行了研究,而现存意义中不含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短语动词仍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文章运用隐喻、意象图式和概念合成等理论对介词for以及由for构成的短语动词进行了认知语义研究。研究发现:尽管介词for表示前后方位概念的意义已经被front和before所代替,但其意义延伸仍然是以其基本空间意义即表示前后的意义为基础的;其演变的意象图式为包含“始源——路径——目的地”的运动图式,for的现行意义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一图式通过隐喻和转喻延伸而产生;而for短语动词则是由动词的意义与for的各种现行意义进行匹配合成而来。 关键词:for短语动词;隐喻;意象图式;概念合成;认知语义
短语动词是由动词加介词、副词或其它词构成的固定词组[1], 其功能相当于动词,是
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等对其缺乏解释力,从表面上很难看出这些短语各组成部分的意思,学习者多数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事倍功半,费时低效,因而这些词的学习也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
幸运的是,认知语言学界通过不懈的努力,为短语动词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国外,Langacker等人用射体——界标理论详细描写了in、over、under、up、down以及out等介词的认知语义,揭示了介词各义项之间的关系。[2] Brugman首先对over 进行了意象图式分析,Lakoff 对其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了几个主要的意象图式。[3] Lakoff 等还用意象图式理论及隐喻理论分析了over、out、in、up、down小品词的认知语义。[4]在国内,语言教学界也积极展开了相关的研究,所研究的小品词包括under[5]、at-on-in [6]、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