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坚持使用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改革教学的反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概述了形成性评价的定义,说明了形成性评价的现实背景,分析了国内外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形成性评价的实践及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形成性评价 实践意义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家斯克里芬1967年在他的《评价方法论》一书中提出来的。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从而提高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斯克里芬之后,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S.Bloom首先将这一评价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布鲁姆将教学评价分成三大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布鲁姆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即为了促进掌握尚未掌握的内容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了解相应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对其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活动的质量。形成性评价与传统评价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它是为了“整体改进”而进行的评价,而不是一味地依据成绩评判优劣。
一、现实背景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大学英语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大学英语教学发展不平衡。就全国范围内而言,这种不平衡体现在两方面:地区性不平衡和学校之间的不平衡;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成绩、轻过程的现象。不少学校的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与社会的需求仍然存在差距;英语师资方面短缺。据最近统计,我国讲授大学英语课的教师人数为6.5万人左右,与所教学生的人数之比为1∶160。大学英语教师普遍负担工作量高,但学历层次偏低,进修和培训机会较少,而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相对又很快,这势必对大学英语教学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相应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大学英语新的发展形势。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学习结果,如:终结性评价只利用结果整齐划一地评价所有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不利于现代教育目标的实施,其直接影响就是不能全面、科学、正确地反映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评估英语教学的质量,从而丧失了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性评价也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特别是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比较严重的情况,如果只强调传统的评价,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形成性评价则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评价的反馈机能,其目的在于建立适合于教育对象的教学模式,弥补终结性评价的不足。除此之外,形成性评价还迎合了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大学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